前段时间,马云在总理座谈会上,建议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升到国家战略,并呼吁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对民营企业不能开而不放。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马云的发言立即引发业界争议,并遭到众多批评。事实上,马云提出了一个悖论,因为企业家精神意味着创新和自由竞争,而他提出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建议,则是公开支持政府干预和主导这一本来较为自由的行业。所以有批评者指出,马云在寻求国家支持与获得更多自由空间之间进退失据。 陶瓷行业与互联网的发展有众多类似之处。现代建陶产业,三十年来一路野蛮生长,直到今天民营企业占到99.9%的格局。但是由于没有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关注,陶瓷行业人士表现出较大的失落,一直在渴望产业政策的阳光能够照耀。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广东省陶瓷协会制定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总算是天随人愿了。但是,陶瓷行业企业家期盼产业政策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一方面既想享受自由恋爱的甜蜜,一方面又怕遭遇始乱终弃的结局。这种尴尬的处境,跟马云的建议是极为类似的。 从陶瓷行业走入国家产业政策层面可以看出,一是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国家政策层面,二是政府、学者、产业界对于产业政策越来越痴迷。政府官员期待政绩,学者期待展示自身价值,产业界期待实惠,所以都奔着产业政策去使力。 笔者一直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拥趸,但也深知目前状况不可能脱离政府调控,特别是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本身具有极大的惯性和惰性,要想转型升级成功,非得要有政府作为外在推力不可。但是,如何制定产业政策,笔者以为,政府应该有所为有为不为。 首先,如果要推行产业政策,应当奉行竞争优先的原则。目前,众多产业出现一个颠倒的现象,就是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倒置,产业政策反而优先于竞争政策。毫无疑问,最好的产业政策是竞争政策,竞争政策应该优先于产业政策。陶瓷行业要制定产业政策,必须在于鼓励竞争、保护竞争,而非鼓励或保护特定的竞争者,必须让企业真正在市场上实现优胜劣汰,而非靠资源倾斜获得发展机会。 其次,产业政策主要针对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交给市场。企业投资没有规划、行业无序发展,自然会从市场上得到教训。产业政策干涉企业经营,那就是一种倒退。目前市场很难解决、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摆在眼前的环保问题。事实上,这应该是产业政策的核心要义。产业政策需要做的,不是进行总量控制,不是设置门槛,不是优化效率,这一切只要让市场继续发挥作用就不会出乱子,而是在环保问题上如何做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上设置方便易行的措施。 有一个反面的、但是极具代表性的例子,数年来,经过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的盲目扶持,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即使到现在,它仍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低、重度依赖政策生存的行业,仿佛政府的一个养子。 说起来,我们产业界是比较缺乏企业家精神的,那些渴望做“红顶商人”的企业家,按照自由主义经济学来看,都是一群没有断奶的婴孩,渴望在一种庇护之下获利。企业家应专注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不是含着奶嘴,娇声说道“我还没长大”。 |
GMT+8, 2025-5-2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