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亲子 学龄前(3-6年) 查看内容

帮孩子克服“入园恐惧症”

2013-8-30 13:00

摘要: 孩子终于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欣喜的心中又伴随着不安:孩子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他能和小朋友相处好吗?家长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帮孩子克服“入园恐惧症”。

  大部分的孩子有“入园恐惧症”
  近日,有不少孩子因为要进入幼儿园学习而感觉压力太大、恐慌、紧张过度,并伴随由此而引起的发烧、腹泻、头疼等身体上的不适,人为的“入学恐慌”正在袭击新入园的幼儿。
  事例一:
  初秋的早晨,阳光明媚,孩子们和家长一起,三三两两地来到了幼儿园,一会儿,幼儿园里热闹起来,说话声、欢笑声汇成了一首与众不同的美妙音乐。突然,在这美妙、和谐的音乐声中,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哭叫声:“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儿园”,这刺耳的哭叫,既打破了音乐的和谐,也让人心头一颤,原来是小一班的雷雷小朋友双手紧紧拽住妈妈的衣服不让妈妈离去,哭闹着不愿意上幼儿园。
  事例二:
  小杰上幼儿园了,但是每次都像生离死别般的嚎啕,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妈妈追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奶奶经常在小杰调皮的时候说:“以后你再敢调皮捣蛋不听话,就让幼儿园的老师把你关在小黑屋里。老师可比奶奶厉害,有的是治你的招。”这本是玩笑话,可说多了,小杰一听幼儿园三个字就吓得直哭,心里对幼儿园一直有着莫名的恐惧感。
  孩子的“分离焦虑”心理
  以上事例反映出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分离焦虑”现象。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分离焦虑”源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行为,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因为孩子对抚育者已形成了固定的依恋关系,他们已懂得抚育者在自己身旁,是自身安全和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根本保证。当依恋对象突然不在幼儿的视线之中时,他会努力去寻找,找不到时便会不安地哭闹起来。在不同的情景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处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建立起新的依恋之前,幼儿对自己亲人的依恋情感仍然是强烈的。而且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家庭中,
  幼儿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同时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也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孩子初次入园,来到陌生的环境和人群面前,就会觉得失去了安全感,感到恐惧,因而紧缠父母不愿离开,大声哭闹,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研究表明,幼儿对其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家长要警惕孩子的“入园恐慌”
  一、别拿老师吓唬孩子
  “再闹,等你到了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临近开学,不少父母拿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即将入学的孩子。暑期里,还未入学的孩子可在家胡作非为,可即将入学,父母对孩子动辄表示不久将家庭、学校“双管齐下”,要给孩子上规矩。特别是即将进入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不少父母还以“一周不回家”来惩罚孩子在园不好好学习。
  专家表示,吓唬孩子绝对不可取。父母在入园前应对孩子多将讲自己当年入园、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活动。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好奇问题时,可在解答之余告诉他:“你就要上学了,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可从老师那里学到。”从而唤起孩子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和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这样,孩子就不会惧怕上学了。
  二、能力训练不能强制
  有些孩子玩玩具、看画册经常只有几分钟的专心度,而且平时迷迷糊糊,经常丢三落四。临近入园,父母难免不为此心烦,有的父母便开始每天“集训”。内容包括注意力训练、“打坐”训练等,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专家建议,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生活和学习习惯最好在入园前几周,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但入园前的学习预演最好和游戏、娱乐结合,不枯燥、不刻意。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加入模拟剪纸、捏泥人、写字和画画等,以便入学后更快适应。幼儿教育
  三、心理恐慌会引发儿童的身体不适
  幼儿的心理恐慌和紧张容易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连锁反应。因为入园前出现紧张、恐慌情绪的孩子直接引发各种生理性疾病。有的孩子因过分紧张而出现饭前神经性胃痛、痉挛,有的孩子因为整天战战兢兢而出现夜间惊梦、失眠,还有的孩子因为白天压力过大、晚上休息不佳,甚至引起发烧、腹泻等。
  医生表示,学前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异常极易引起连锁生理疾病。由于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高而出现异常情绪,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前儿童小小年纪就出现失眠、神经性胃痛等成年疾病。医生建议,父母应该给孩子减负,不要过早、盲目地给他们制造人为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
  了解了孩子的“入园恐慌”心理,家长就能很好地针对孩子的情况做出应对,以帮助孩子早日摆脱“入园恐慌症”。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近期专题
反诈宣传进村入户 江东街道:从“小切口”做深共富大文章 预防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经常运动的人 身体越健康 状态越年轻 农家厨艺大比拼 文旅融合促共富 最是书香能致远  ——写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

义乌网

GMT+8, 2024-4-26 08: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