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总抓手,大力推进“三改一拆”、“碧水商城”、“交通治堵”等重点工作,为全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作出了努力,也使我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而坚定,人民群众更得到了实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施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拆出一片新天地,改出一个好环境!拆出声势、拆出城市空间、拆出公平正义,拆出公信力!今年3月下旬开始,我市以拆除“十大违建”为突破口,实施“八先拆”、“三带头”、“三不准”,专啃“硬骨头”、专攻“老大难”!到目前,已拆除违法建筑9500余处300多万平方米,走在金华全市前列;完成城中村改造113.3万平方米,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31个;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2.6万平方米;完成旧厂区改造18.8万平方米,“速度”的背后是万众一心的合力,“拆建”结合更推动了城市转型和环境的巨变。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王建满在义乌检查指导“三改一拆”工作时,肯定我市“三改一拆”工作决心大、力度大、合力大、效果大! 朝阳门处于城市核心地带,12年前就启动了拆迁工程,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借助“三改一拆”东风,稠城街道将该工程列为街道53项重点工程的首要任务,下定决心,进行克难攻坚。在街道及拆迁指挥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大力支持配合下,7月8日启动爆破拆除!而影响航空口岸建设,拖了3年的青溪村城中村改造也在短短一个月内突破,目前正在全面拆除旧房。北苑柳青村3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旧房拆除也正在顺利推进之中…… “三改一拆”,加速新社区集聚建设步伐!我市研究出台《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加快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6月5日,首个异地全高层住宅集聚建设项目——“九洲百合”正式启动,今后3年全市将启动集聚建设小区15个以上。通过“三改一拆”,已复垦52.9万平方米,复绿8.8万平方米,通过拆违已腾出土地近3000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借助“三改一拆”东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四边三化”、平原绿化、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等行动正快速推进,一个绿色义乌、生态义乌、美丽义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治水为突破口 推进转型升级 今年,省委提出了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在7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碧水商城”行动动员大会后,一场以改善义乌水环境为目标的治水攻坚战在商城大地全面打响。 市委制订了《“碧水商城”行动暨义乌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由此描绘了义乌未来三年的治水目标:2013年,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的年度考核中要达到“合格”等次以上;到2014年底,义乌江及各支流无排污口;到2015年6月,义乌江低田出境断面Ⅲ类水质要达到80%,全市各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各项指标达到“义乌标准”…… 这是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的治水令!目标在前,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到“碧剑一号”、“碧剑二号”、“碧剑三号”行动中,五大举措“重磅出击”,一是领导带头,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任务最重的城南河和城东河的“河长”。19条河流的“河长”由各位市领导分别担任,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执行河长”。二是开展“碧剑行动”,先后对制沙行业、偷排漏排行为和洗车行业开展了碧剑一号、二号、三号整治行动,关停取缔了违法企业346家,责令整改525家。对偷排漏排行为,组织6000多人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尤其800名各级人大代表行动起来了,按照各自联系的片、区、网格,展开查找“水污染源”专项行动。人大代表边追查水污染边提整改建议,积极推动全市“碧水商城”行动实施,主动参与“碧剑行动”、“零点行动”等一项项水环境整治行动,促使义乌江沿岸存在严重污染的32家违法制砂场被彻底关停取缔,500多家低、小、散且存在严重污染的低端制造业被关停或限期整改,上百个以“雨污分流”为目标的截污纳管工程已经启动。第三是标本兼治,比如已对城南河46个雨污不分的管口进行分离,对城市内河进行水系激活,关停了200多家养猪场。第四是建立机制,出台“碧水商城”考核办法、月考机制、8项重大保障机制,以及对整治工作实行量化项目化的管理,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街道已经关停60家印染小作坊;苏溪镇拆除排污不达标猪棚45处,取缔涉水排污企业51家;义亭关停了100多家垃圾猪场;北苑关停了近百家污染企业。第五是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管,对媒体曝光的事件、案件进行跟踪督查,对经查证属实的群众举报给予奖励。同时,我市通过治水,顺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倒逼作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和“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产业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治堵进行时 在年初召开的省十二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上,治堵被排在了省政府为民“十大实事”的首位。 城市交通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形象。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顺应民生的重大决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推进我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营造安全、便捷、通畅、绿色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我市制订了《义乌市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2013—2017)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和《义乌市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2013年主要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 同时,我市邀请杭州、宁波等地的交通管理专家,为义乌的交通拥堵“会诊”,帮助义乌开出治堵“良方”。紧随其后,强规划、大投入、优公交、增车位、多举措、严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加紧研究出台,“一纵”、“一环”、“一横”快速路正加紧建设,主干路网建设、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简易立交改造、公交优先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陆续启动,11月,首批千辆公共自行车投放;社会各界关注的“四小车”整治力度空前,明年1月1日起,城区一律不准机动三轮车上路运行…… “三改一拆”、“碧水商城”、“交通治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在强势推进的进程中,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人民群众得到了最大实惠。 |
GMT+8, 2025-11-2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