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广东省共有手足口病发病30多万例,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出公共卫生风险提示——4月,全省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要高度警惕重症病例,托幼机构和小学等机构需加强学生晨检、疫情报告、清洗消毒、通风换气、健康教育等措施。 省疾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专家指出,春季,我国手足口病多发是一个规律。今年4月,我省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流行病调查发现,2014年本地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EV71型为多见,而EV71型引起重症及死亡的比例要高于其它型别,故发出公共卫生风险提示。 重点关注: 3岁及以下婴幼儿 据资料显示,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及以下婴幼儿,尤其农村或偏远地区患儿进展为重症的风险较大。 省疾控中心提醒,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需加强学生晨检、疫情报告、清洗消毒、通风换气、健康教育等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老师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发现有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的孩子要及早送至正规医疗机构规范治疗,如果出现高烧不退、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重症早期症状,应立即送至当地或上级手足口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不必恐慌: 搞好个人卫生可预防 专家同时表示,统计显示,手足口病的致死率低于0.001/10万。手足口病发生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免疫抵抗力低、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该病最有效的就是搞好个人卫生。 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粪便口沫等都会传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经由粪口、飞沫及接触疱疹液、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途径均可感染。 感染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病情轻微;但需要高度警惕的是,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症,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根据广东省统计: ●2012年,全年手足口病发病330664例,39例死亡; ●2013年,357901例发病,13例死亡。 |
GMT+8, 2025-5-14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