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新型城镇化试点的重要载体

2016-4-14 10:07

摘要: 近日,廿三里街道一位经商办厂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农民群众的愿望是经济收入得到保障、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政府希望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城乡新社区集聚的模式实现了这个目标。  这位老板还认 ...
近日,廿三里街道一位经商办厂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农民群众的愿望是经济收入得到保障、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政府希望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城乡新社区集聚的模式实现了这个目标。

  这位老板还认为,如果农民群众居住区与生产经营、特别是物流货运能够分离,就能够彻底改变现存的这种“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现象。他所说的问题,其实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即新型城镇化。上世纪末以来,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浪潮迭起,但是一些新农村建成后,房子的结构形态改变了,所在区域也划归城镇了,然而,它们没有能够完全嬗变为“新城镇”。

  新型城镇化之“新”在哪里?又该怎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根据有关专家的观点,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义乌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阮梅洪认为,义乌市的新型城镇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应该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主题和品位建设内涵提升的路子。

  的确,上世纪末以来,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各地学习参观的榜样。但是,回过头来一看,大家发现,许多地方旧村拆除、改造了,结果建成了一个“新村”:一方面,农民在本质上依然是农民,他们离开耕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但没有离开乡村,没有脱离小农生活方式;同时,“新村”与中心城区形式上“手牵着手”、却无法“肩并着肩”,因为“高楼与矮房”的差距,造成了“城市与农村”的落差。许多改造后的“新村”,生产机器隆隆,物流车轮滚滚,其间甚至夹杂着一些安全隐患,相当程度上既影响了农民生活品质,也降低城市品位。与以人为本的核心主题有所偏离,城镇品位则不敢恭维。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适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苏溪镇在月白塘村开展了高层住宅与标准厂房相结合的功能分区改造试点;北苑街道进行了六个行政村集合改造建设“凌云社区”集成新社区的探索;稠城街道在田畈村进行了全高层住宅改造试点;后宅街道在重点工程拆迁工作中,尝试了高层住宅异地集聚安置和引进品牌企业代建的做法;江东街道在端头村等村,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处置试点,盘活农民住宅资产、增 加 财 产 性 收入……

  在上述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从义乌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启动一次更加大胆更加彻底的大变革,以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为载体,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主题,走向城镇内涵提升的路子,推进义乌进入一个让城乡高度融合的现代新型城镇化、城市化时代。

  2014年12月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义乌名列其中。有关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正是这种要求的具体实践。阮梅洪认为,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因为居住与产业功能分离,因为土地性质的改变和农民身份的转换,因为文化教育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能够实现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正如上述那位经商办厂的老板认为,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因为有了产业配套,能够保障农民的“钱”;因为居住形式改变,能够带动农民形成居民意识、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将促进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

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亮相义乌  纸载春秋 百年回响 从地契收藏看义乌契约精神  从一场球赛看溪干村的乡村蝶变  临床技能大比拼  “兵支书”冯泽权:扎根乡土 诠释军人担当  

义乌网

GMT+8, 2025-8-2 12: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