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相约多彩乡村 畅游画里商城

2021-5-5 11:48

摘要: “五一”假期,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进画里商城,开启同城游,感受红色文化,领略秀丽山水,体验民俗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欢度假期,尽享春光。各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门迎客,旅游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欢 ...




“五一”假期,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进画里商城,开启同城游,感受红色文化,领略秀丽山水,体验民俗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欢度假期,尽享春光。各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门迎客,旅游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走一走,逛一逛,了解义乌的风土人情,欣赏当地的人文美景。不需远行,也无须跋山涉水,只要迈出第一步,脚下即是诗与远方。

来一场红色文化之旅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更多的还有对历史的回忆与传承。走红色路线、重温经典,逐渐成为人们的假期优选。

“五一”假期首日,沿着望道信仰线,记者来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一路天蓝地净,山水婀娜,如同一幅徐徐打开的美丽画卷,诗意般舒展在乌伤大地上。

当天上午9点不到,来自各地的游客就开始有序进入分水塘村,参观陈望道故居。陈望道故居是建于清宣统年间的砖木建筑,现已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分水塘村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的出生、成长地,这里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1920年,陈望道在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过于入神,误把墨汁当成了红糖来蘸粽子吃。等嘴角满是墨水的陈望道回过神来,他说,这就是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从此,“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便逐渐流传开来。

“假期,前来参观陈望道故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村现已成了旅游名村,网红景点。”分水塘村党支部书记陈仕杰说,如今,每天都有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追寻陈望道的足迹;同时,还有很多党员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仿佛是对近一个世纪前那个在柴屋里伏案疾书、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青年的回应。

在分水塘村,记者遇见了一名东阳的教师,她正和孩子一道参观望道故居古街。“孩子们平时都在学校里上课,趁着小长假带孩子接触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位老师说,“这次来分水塘村,既能够参观陈望道故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能够让孩子感受义乌的文化气息,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真是收获满满。”

“老一辈的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缔造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真是可赞。我们回去后,还要叫儿孙们都来接受红色教育。”谭碧和王宣老两口来自丽水,他们此次专程来到分水塘村感受真理的味道。

而与分水塘相连的何斯路村,因薰衣草成了“东方普罗旺斯”。眼下,虽离薰衣草花季还有一段时间,但在何斯路村的乡间小道上,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

在志成湖畔,一艘艘小船在湖中飘荡。游客们坐着小船,领略周围的美景,不时掬一捧湖水在手,感受那透心的清凉。

植物园成网红打卡地

“人在花间走,沁染满身香。”从西城北路与大通路交叉口进入植物园西南角的月季园,这里上万株不同颜色、形态的月季花,汇聚成月季花海,吸引了众人前来赏花、拍照,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走在植物园内,孩子们快乐地沐浴在阳光下,一家人漫步倍感温馨。绿道郊野道绿意盎然,市民在其间骑行、慢跑,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据悉,园区共栽种大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等40多个品种,约20万株,通过合理的搭配营造出不同特色的植物空间风格。

月季园分为彩虹广场区、水岸景观区、丛林漫步区及绿道康健区四大区块,园内自西向东呈自然落坡地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势建园的原则,将园区布局分为一轴、两亭、一桥。不少游客慕名到此赏花游玩,徜徉在月季花海中,时而俯身闻花香,时而静坐留花影,十分惬意。

“妈妈这里好美,给我拍张照片……”

来自浦江的张夏一家三口正在月季园内留影,“听说这里的月季花很漂亮,我们一家特意从浦江赶过来。”她说,一圈走下来,感觉蛮好的,拍拍照和朋友分享一下,心情瞬间变美好。

作为义乌市花的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每年的4—9月是盛花期,五一期间正是观赏月季的黄金时节。

而距离月季园5分钟路程,便是幸福美食站,吸引了不少前来游玩的市民。从本土小吃、烧烤到长沙臭豆腐、夏日必备冰饮……凡是你所能想到的小吃,这里应有尽有。

“真是旅游首选之地,下个假期,我们再约植物园……”许多游客纷纷表示,植物园是理想的休闲集聚地,也是城市呼吸的窗口。

乡村古镇惹人醉

假期首日,佛堂老街便迎来了客流高峰。

“趁着‘五一’假期,带着一家子出来自驾游。听说佛堂古镇风景秀美,就过来欣赏下美景。”来自东阳的吴女士笑着说,游览佛堂古镇,品味不一样的老街味道。“义东同城后,义乌东阳更加亲了。”

这个假期,佛堂老街迎来了一拨拨游客。浮桥的木板不停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往来的人群嬉笑着停留、拍照,空气里五彩泡泡在孩子的欢笑声中化作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笑脸。“这里可是绝佳的旅游景点,白天船与天空自成一色,晚上江岸与伏虎桥连接,夜景璀璨,是个好地方啊!”爱上佛堂的江景,吴女士早早就过来摄影,将一幅幅美丽的瞬间定格在相机里。

“来,比耶。”靠近浮桥的老街石门前,一位贴心的父亲为年幼的孩子拍下了一张纪念照。他们身后的石门内侧,又是一番热闹景象。佛堂老街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这一间间老铺子,古玩店、铜艺馆、红白喜事馆、新华剧院等,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当地特色。

在伏虎桥上还有手工体验区,为往来游客带来陶土文化的非凡体验。

“捏着陶泥固定在转盘中间,依靠转盘转动,用手固定住,使陶泥形成‘丘陵’状;接着,用手在陶泥中间向下轻压,脚踩着转盘底下的脚板使转盘转动起来,双手固定住陶泥,就可以让掌中作品逐渐成形……”陶艺老师向现场的小朋友讲解陶瓷的做法。

如今的佛堂是清风商埠,是佛教圣地,是千年古镇。它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更为自信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旅游打卡胜地。

自然景色与休闲度假融为一体,更新奇“小众”的乡村旅游,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沿着赤岸镇西海精品线往八石村方向驱车前行,沿线的美景尽收眼底。玻璃桥、高空秋千、鱼疗、沙滩等网红时尚景点更是吸引游人无数。

走进八石村西海龙山景区大门,玻璃栈道就架在小山坡上,一条溪流从下面穿过,可摇晃的网红桥格外显眼。“假期第一天,这里的游客比今天还多,玻璃桥都站不下了呢!”5月3日,来自浦江的陈先生,假期期间是第二趟走进八石村,“五一当天带着家人来了一趟,今天是陪上海朋友一家来的。随着义浦同城的推进,在这里碰到许多浦江的市民。”

此外,这里的高空秋千又是一处打卡好去处。“我家孩子很喜欢高空秋千,这是第三次来玩了,今天还带父母一起来体验。”家住佛堂镇的王女士开心地说。

在高空秋千体验点,时不时传来游客的尖叫声和欢呼声。“一开始都会感到害怕,但上去后,这种感觉消失了,甚至还会有再玩一遍的想法。”王女士体验后告诉记者。

在“农耕文化”中 体验烟火味

土灶、柴火、铁锅、炊烟……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份带着烟火味的温暖回忆?为了寻找土灶柴火的温暖,假期不少人选择乡村游,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5月2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上溪镇潜溪村土灶基地,此处已是炊烟袅袅。游人或是挥着锅铲炒菜,或是捡木柴烧火,不多久,柴火美食的香味就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非常陌生,让孩子到农村走走,体验乡村生活,既开阔眼界,又增长见识。”市民邵嵋告诉记者,“今天和朋友一家三口第一次到这里来,我们还几次体验了基地采摘的乐趣,感受别样的生活,孩子们玩得很高兴。”

潜溪村土灶基地设在沿华自然村内,位于义兰公路附近,共有8套土灶设施可供使用。游客可以在土菜基地采摘食材之后,再用土灶台进行烧制,体验更多乡村旅游的乐趣。目前,土菜基地内的马铃薯、生姜等蔬菜已成熟。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再加上土灶烹饪特有的柴火香气,抓住了不少食客的心。

“土灶非常抢手。我们从3月份开始试营业,差不多每天都要接待近200人。五一期间每天爆满,来玩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潜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光明高兴地说,“我们把亲子‘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融入行程中,适应游客需求。食物从源头到口中全程绿色天然,游客在此可尽情感受农耕生活乐趣。” 

高温来袭 “冰工厂”里制冰忙  文化满福田 甘霖润心田  现场监理工程师: 工程建设的“徒步守护员”  我市开展崇军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亮相义乌  

义乌网

GMT+8, 2025-8-7 2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