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稻菽飘香农忙时。秋日的义乌乡间一步一景,热闹多彩的丰收庆典、美味健康的农家小食、静谧安逸的山间民宿……引来众多游客流连忘返,驻足“打卡”。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税务蓝深耕助企沃土,引来一泓泓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一泓活水:税信用“细培幼苗” 金谷风凉,绿珠初醒。走进义乌市望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一串串晶莹碧绿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负责人王国权正忙着与工人一起采摘装箱。 这两年,阳光玫瑰葡萄不仅走红了市场,还走遍了乡间地头。王国权说,葡萄种植工资按日结算,人工成本较高,加之更换葡萄品种的不确定性较大,曾给公司造成不小的资金压力。 关键时刻,以“信”换“贷”的税务政策解了王国权的心头之急。“本以为贷款流程会很复杂,没想到点点手机就能通过贷款申请。”王国权说。“50万贷款一到账,我们就购进了一批新品种幼苗,这才没有耽误种植的最佳时机。纳税信用的‘活水’真的是解了我们的的心头之渴。” 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加码服务,在强化数据安全和风险防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递的效率,企业通过“浙江银税互动平台”申请贷款,最快1分钟就能完成审批。数据显示,今年1-9月义乌企业通过“纳税信用”换取“贷款信用”的“税易贷”产品已累计授信1762户,授信额度达51.84亿元,放贷金额48.77亿元。 一方沃土:惠政策“固本强根” “鸿蒙未分道为祖,神识一缕仙草生。”唐代《道藏》将铁皮石斛称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极高的药用价值背后,是极为苛刻的生长条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种植铁皮石斛似乎是一种奢望,而俞巧仙如今却让这一奢望变成了现实。 1997年,俞巧仙成立了第一家民营企业铁皮石斛研究所。数年来,她带着自己组建的科研团队精心培育,成功攻克了铁皮石斛产业化种植等技术难关,让古籍中的仙草得以走入千家万户。如今,在浙江森宇有限公司的森山健康小镇铁皮石斛繁育中心内,石斛花开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 从研究所成长为产业龙头,坐拥13项授权发明专利和1项国家标准,从几亩试验地到建成中国最大名贵珍稀药用植物基地和唯一的国家铁皮石斛标准化种植基地,森宇“掌门人”俞巧仙说,坚持科研创新是企业永葆活力的生命源泉。本着“继承不泥古,弘扬不离宗”的态度,森宇仅2020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400万元。 不断增加的科研费用背后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持续加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20年享受房土两税减免219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超过750万元。“税收政策的持续利好为我们企业创造了加速发展的沃土。”俞巧仙说。 一分耕耘:优服务“强干促长” 城里住久了,走进乡村成了不少人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住宿业的兴起,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迸发出勃勃生机,位于佛堂镇的南塘五舍就是其中之一。 每逢节假日,南塘五舍总是一房难求。谈及去年回乡创业的选择,95后小伙子朱子正说开民宿一直是他的田园梦。“以前听人说新办企业的步骤很繁琐,我特意拨打了税务咨询电话,没想到居然一天就办完了。”朱子正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在接到咨询电话后,义乌市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他推送了新办纳税人套餐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有网上办税的全流程操作指南,足不出户就能办结新办流程。 除了“零次跑”的新办服务,税务部门还会定期给企业推送最新的税费政策和便利化办税举措,电子发票的推广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生意的好转,南塘五舍的开票量也开始增加。“有时候忙起来常常忘记发票领用的事,等到用完才发现,而且纸质发票邮寄还有遗失的风险。”朱子正说,“现在啊,这都不是问题了。税务干部专门给我们推送了电子发票的领用开具教程,辅导我们学习使用电子发票,既方便又安全。”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义乌税务将继续秉持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理念,深化税银合作,加快数字化改革成果落地,推进精细化税费服务,以“赶考”之姿持续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
GMT+8, 2025-5-11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