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一行,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考察调研,旨在推进校地定点帮扶工作。 同济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云龙分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座谈会,认真聆听方守恩的讲话。会后,方守恩与研支团同学们亲切交流,并勉励大家要发扬同济精神,抓好立德树人任务,投身乡村振兴伟业,打好基础,不负韶华,在民族中学留下同济学子的青春印记。 作为研支团的一员,22岁的楼纯涵积极分享了4个月来教学工作、第二课堂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她表示,此次支教对自己而言,是一次热血的奉献,是一次酣畅的体验,更是一次梦想的延续。 2017年,楼纯涵从义乌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就读期间,她十分注重学业和实践的双重规划,努力提升自己、服务社会。2019年,她代表同济大学参加第22届全国推普周开幕式,演唱歌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中国教育频道播出;积极参与义乌市、同济大学志愿活动,曾获义乌市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最美志愿者”、同济大学五星青年志愿者称号;先后获得“京川艺术交流奖学金”和“同济大学京川奖学金”一等奖等。 去年,楼纯涵参与“同济大学2020年梦想教室暑期专项实践”活动,跨越3000余公里奔赴云龙县永安完小,为当地学生升级打造“解忧角”,发起共创营活动丰富第二课堂,获得央视报道。实践活动中,楼纯涵与队友为孩子们编排录制了歌曲《小小少年》,希望他们像歌中少年一般越来越好。录制结束后,一名孩子的一句“姐姐,之后你还能教我唱歌吗”令楼纯涵印象深刻,也坚定了她走进深山、用爱支教的心。 今年,在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家人的支持下,楼纯涵报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于7月底再次奔赴云龙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根据安排,楼纯涵承担云龙县民族中学八年级三个班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全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初到当地,因高原反应产生的失眠等各种问题依旧令楼纯涵感到不太适应。此外,受经济、地理等因素限制,学校教师存在老龄化、人均带班量大等问题,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进度参差不齐,自学、自控能力较弱,课外活动比较匮乏。 为提高同学们学习能力、拓展好第二课堂,楼纯涵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成员一起为学校设计了周末兴趣选修课、星期音乐会等活动,同时为周末留校学生量身打造活动方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日常教学中,她细致关注每位学生的感受。针对部分默默听课、怯于交流的同学,她积极鼓励、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学风日渐浓厚,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课业成绩均有了明显进步,自信心也得到很大提升。 从初始的陌生、不适应到现在的熟悉、融入,楼纯涵与同学们不仅是师生,更成了朋友。教师节期间,与同学们相处不过月余的楼纯涵收到了许多自制贺卡,上面写满了孩子们真诚的内心话;很多同学愿意敞开心扉和他们的“小楼姐姐”交流,聊聊梦想和未来;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同学们很惊讶自己的进步竟然如此之大,并纷纷和“小楼姐姐”分享自己的喜悦……“学会和大家相处,讲出他们感兴趣、愿学习的课堂,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大的收获。”楼纯涵笑着说。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楼纯涵的引导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外界的一扇窗,许多孩子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渴望,希望长大后走出大山,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楼纯涵坚信,每个支教人都是一颗星,哪怕星光微弱,也要努力闪耀,照亮同学们的七彩人生路。接下来的支教路,她将继续结合所长,发挥辐射作用,打造系列可持续的活动和课程,为同学们留下温暖而有意义的陪伴。 |
GMT+8, 2025-5-1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