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五年亮点工作系列报道之四 “截至2021年12月底,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今年1月11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会议上,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石峻原认真听取关于2021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民生实事项目迎来‘年终成绩单’,这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他表示。 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好,把群众的意愿表达好,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也是义乌人大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突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这一核心,抓住代表履职这一关键,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势,健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过程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村有机更新连续五年被票选为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市政府在推进农村有机更新中如何保护好历史建筑?”“针对群众实际需求,金融机构有何相关政策支持?”……2020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问政面对面”活动,把焦点投向农村有机更新。代表们的提问直指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也不回避、不遮掩,诚恳回应关切。通过互动交流方式,与会人员查找农村有机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症结,研究对策,全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抓住农村有机更新不放松,围绕建房审批、历史建筑保护、金融支持等重点,提出优先保障农民建房用地指标,推动5万余户农户住房问题解决。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在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环保等方面精准发力,形成了一批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我市各项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一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支持代表依法履职上出实招,在拓展代表履职载体上下功夫,通过代表联络站、“代表+”工作机制、人大民情快递、“联络站+三服务”等形式,激发代表履职激情。建立“一村一代表、一群(微信群)一代表”网络体系和四级微信塔群,“掌上代表联络站”应运而生:人大代表成为“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和“监督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推动代表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数字化改革,推出“人大民情快递”应用场景,方便群众反映民情、代表联系群众。 “‘人大民情快递’可以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赤岸镇人大代表杨晓青说,自己提出柏峰水库至横门殿横头库尾约50米处有部分路面未硬化这一建议,政府部门不到一周顺利解决。 “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督办方式,确保督办出实效,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共交办代表意见1715件,二次办理满意率达100%,有力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2022年,新的征程已经起航。市人大常委会将拼搏进取、担当作为,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GMT+8, 2025-7-5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