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查纠整改环节后,市纪委市监委与各政法单位一起,进一步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梳理出政法队伍管理中的问题清单、廉政风险、下步整改方向等,分类施策、靶向治疗,狠抓顽疾整治,清除害群之马,推动教育整顿走心、走实、走深。 坚持开门整顿,在市矛调中心及政法各单位设立线索征集窗口,通过“平安义乌发布”公众号公开政法各单位“顽瘴痼疾”和联系电话,发放征求意见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50次,组织干警进村入户开展“两问大家访”,共收集意见建议706条。 多轮次组织全体政法干警填写了《自查事项报告表》,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全面开展“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宣讲,全市共有24名干警和5名辅警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目前均已被市纪委市监委立案处理。 全面从严从细开展线索核查、案件自查评查、顽瘴痼疾整治,共自查案件6632件,发现执法瑕疵等各类问题929个,排查涉法涉诉信访件1254件。同时,对1990年至2020年期间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逐一排查,梳理出各类瑕疵问题566条,共自查核查“七大顽瘴痼疾”问题32条。市纪委市监委共处置相关问题线索93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69人,立案27人、处分21人,留置1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市公安局在做好“七大顽瘴痼疾”整治基础上,增加了五项整治内容,创新开展“十个查”,“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司法局在抓好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的同时,延伸开展律师、公证及司法鉴定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找准“病灶”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开好药方”“深挖病根”的后半篇文章。为此,市纪委市监委积极督促,推动政法系统做好建章立制文章。如针对执行领域窝串案中暴露的问题,向法院党组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完善相关制度19项。包括在全省率先打造“153”执行款快速发放机制,压缩发放时限,完善配套流程,杜绝执行款发放过程中形成的廉政风险点;完善《关于执行款分配的若干规定》,全面落实“一案一账号”制度,确保款案对应、流转清晰、发放及时;建立集中专人办理屏蔽失信、撤销限高等重点节点,细化审批流程;制定《关于规范选用搬家公司的若干规定》,引入公证司法辅助机制,规范强制腾空案件办理,等等。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也推动完善离职检察人员从事律师等职业的监督报备等20项制度。 |
GMT+8, 2025-7-10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