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信银行浙江自贸区义乌支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在浙江》一书,对其“两山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人们对“两山”关系的理解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们只在乎经济利益,一门心思发展经济,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多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更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个阶段,就是人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个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大家感到光是经济发展了,但环境破坏了,也是不行的,还得要保住绿水青山。所以,要找到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路子,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第三个阶段,人们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本身就成为了可以永续利用的经济发展动力。 习近平同志一到浙江,就着手谋划生态省建设。为了加快环境污染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习近平同志关心和指导下,2004年浙江省出台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浙江各个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环境保护的督查和整改。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天荒坪镇的余村调研时,他对当时余村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开始搞生态旅游的做法表示赞许,点评说:“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是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了,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系统阐述了这一理念。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强调了生态保护建设的优先论,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论,蕴含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论,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这一理论,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超的战略思维,创造性提出了“两山论”,引领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各方面走在前列。也体现了习近平同志诚挚的为民情怀,他到浙江工作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到,面对新的岗位“一定要做好,绝不能做不好。因为这是对浙江4600万人民的事情”,“两山论”,不仅是他留给浙江人民的一大财富,更是带给全国人民的一大财富。 通过这次学习,该行党支部全体党员对“两山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必须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
GMT+8, 2025-7-7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