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问政面对面”提问、答复摘要

2022-7-17 11:54

摘要: 提问代表:周福云(华灿光电名誉董事长、英特来光电董事长) 【整体概况】传统制造业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更是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重要支撑和保障。请问经信局,当前我市传统制造业总体发展 ...

提问代表:周福云(华灿光电名誉董事长、英特来光电董事长)

【整体概况】传统制造业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更是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重要支撑和保障。请问经信局,当前我市传统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如何?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传统产业将如何进行规划和布局?

经信局答:义乌近几年传统制造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产业提质态势明显。2021年,全市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产值537.63亿元,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传统制造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1.89%,与2017年的4.84%相比,实现翻番。二是优势行业地位提升。依托“贸工联动”,饰品、无缝内衣、日用品、服装辅料等传统制造业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其中无缝内衣行业占据了全球30%、全国80%的份额;饰品行业生产厂家70%以上集中在义乌。三是传统产业催生了一批优质企业。2021年,产值亿元以上传统制造业企业78家,上市公司已经达到9家,多个产业先后被授予“产业名城”、国家或浙江省“产业基地”称号。同时这些传统产业不断创新,制定国家标准、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累计700多项。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我市传统产业布局比较散乱,产品仍较低端。近几年受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企业订单流失严重,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出了以下举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传统产业布局、规划设计,今后尽量按照这个产业布局来执行。二是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政策和要素供给。先后制定了义乌市“十四五”期间有机更新安置办法,出台高税无地安置办法。近期还将陆续出台一些利好政策,让传统产业吃下“定心丸”,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走科技创新、走品牌变革,练好内功,继续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相信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传统企业家开拓创新之下,“十四五”期间传统产业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提问代表:曹小明(义乌市智慧星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稳进提质】今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很多企业的日子都很困难。为此,上级也相继出台了一揽子助企纾困的扶持政策。请问发改局,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让这些政策大礼包更好直达企业,更快落地见效?市政府又配套了哪些政策?

发改局答:当前,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难,是广大企业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一揽子助企纾困的扶持政策,我市按照“顶格发力、应出尽出、应享尽享”的原则,打出了一系列稳进提质“政策组合拳”和“工作组合拳”。

一是政策应出尽出。坚持全面承接和增量举措并重,着力做好助企纾困政策贯彻、承接和配套政策的制定等工作,同时聚焦外贸、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出台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先后出台战疫情抢发展20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发展31条、扎实稳经济47条等36个政策文件442条政策,其中“5+4”政策包配套政策18个,增量政策18个;内容涵盖扩大有效投资、减负强企、科技创新、“两稳一促”(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民生保障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稳进提质政策体系,预计我市全年可兑付财政资金27亿元以上,为企业减负超100亿元。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出台《关于扶持激励企业上市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乌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扶持政策》等7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政策体系。

二是兑付快享直达。按照“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的要求,优化兑付流程,明确每个环节办理时限,加快涉企资金兑付速度,能快则快,让企业在最急需的时候迎来及时雨。我们汇集现行有效涉企政策文件,按照行业、部门和政策类型等关键字段拆解政策事项,统一纳入“一网通服”政策兑现平台。各类奖补政策的企业名单,经平台公示后,第一时间拨付资金,让企业以最短时间、最简手续、最小成本无感享受政策兑现。目前累计拆解政策事项287项,108项可无感兑付。截至6月底,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42.8亿元,退税规模占金华全市的41.3%,兑付各类惠企资金26亿元,兑付金额居全市第一。

三是服务能优则优。不断优化服务,为企业“一对一”推送个性化“政策礼包”,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助推企业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今年以来,采用政策简明问答、音频视频等方式在义乌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策解读130余篇;开展政策培训、宣讲等各类活动157场,参与人数超1.7万人次;将各个政策中重点条款进行提取形成《义乌市稳进提质一揽子政策摘要》宣传折页,结合“三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走访企业超1400家次,提供服务2600余次。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并于近期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提问代表:方有成(浙江小龙人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贸工联动】“贸工联动”协同发展是宝贵的“义乌发展经验”。王健书记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新一轮贸工联动,做大做强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传统优势制造业,强化对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请问经信局,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推动“贸工联动”迭代升级,再创义乌发展新优势?

经信局答: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贸工联动、“市场+制造”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了纺织服装、日用品等7个重点行业,作为义乌今后重点培育发展。

下一步,“贸工联动”要迭代升级,必须要做大做强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传统优势制造业,大力培育引进发展潜力大的新兴行业,不断强化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具体举措如下:

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行业。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传统优势行业倾斜,着重布局饰品/工艺品、无缝内衣、日用品、服装辅料等市场传统优势行业小微产业园3.0版,配套办公、宿舍、商业、仓储等公共设施,以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大提升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支撑市场行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加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行动,加大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同时联动市场经营主体,招引珠宝(半宝)、“国潮”“智能穿戴”“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优质生产企业落地义乌,强化新兴产业对市场提升作用。

三是强化“市场+异地产业带”联动。通过并购、参股、联合经营等方式强化与生产商之间的强关联,推动市场经营方式从“总经销、总代理”到“品牌商、渠道商”转型,从而掌握产品定价权,提升市场竞争力。

提问代表:王婷婷(浙江曼姿袜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有机更新】前段时间,新闻媒体报道,义乌将持续推进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其中也涉及到不少老旧工业区的有机更新,很多企业都非常关心,哪些工业园区将会列入新一轮有机更新范围。请问征收办,全市工业有机更新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时间如何安排?

征收办答:2016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城市有机更新工作。通过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城市能级得到有效提升,人民获得感不断提高。2021年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自规局牵头编制了《义乌市城镇有机更新近期实施规划》。

本轮有机更新采用拆除重建、拆改结合和综合整治三种方式开展,全市2022-2025年共规划67个区块作为未来拟开展更新的备选区域,其中拆除重建50个、拆改结合14个、综合整治3个。

今年共谋划16个备选区块有机更新,其中包括北苑石桥头区块、稠江国贸大道两侧区块、廿三里下朱宅区块等7个以工业更新为主的区块。近期,已启动石桥头区块工业有机更新试点工作,后续将在试点政策基础上,成熟一个推动一个,有序开展城市有机更新。

王婷婷代表追问:我还想问一下工业有机更新企业安置的问题。此前,全市的工业有机更新基本上都以货币安置为主,企业搬迁都需要“自谋出路”。有许多企业反映,近几年,由于新增传统制造业供地不足、工业有机更新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提升等原因,义乌厂房供需严重失衡,工业用地价格和厂房租金上涨很快,企业要重新找到合适的生产经营场地很困难,成本也很高,迫切希望能够“以地换地、以房换房”。请问征收办,在新一轮工业有机更新过程中,工业有机更新安置政策会不会调整,能否加大有土安置、现房安置的比例?

征收办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从保护我市传统产业发展出发,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新一轮工业有机更新政策,在补偿安置方式上做了较大调整,即从以货币补偿为主调整为工业用地安置、房屋安置和货币安置等多种方式。一是对于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自营纳税额等指标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允许工业用地安置;二是以等价置换的原则,采用房屋安置;三是按评估价值进行货币补偿;四是对于工业有机更新拆除重建区块内符合条件的承租企业,经信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先租后转”政策。

为推动工业有机更新试点项目,相关部门出台了石桥头工业区块有机更新方案、房屋安置凭证管理办法、工业有机更新企业安置方案三项核心政策。

石桥头工业区块有机更新方案中具体设置了房屋安置凭证补偿、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三种补偿方式。其中房屋安置凭证记载置换的工业生产性用房或商务用房等相关信息,并赋予其质押权和流转权,缓解企业安置过渡期间的资金压力,释放更大的财产权益。产权调换则是借鉴了老城区房屋征收补偿的经验,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选择一定数量的住宅或商铺进行产权调换。

提问代表:王德有(浙江尔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土地要素保障】我接上一位代表的话题,再提一个关于传统制造业用地方面的问题。近几年,企业普遍反映义乌“用地难、用地贵”,许多企业也因为用地难题外迁外流到周边县市,其中还不乏一些规模企业和优质企业。我们一边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另一边自己的好企业却留不下来,非常可惜。请问自规局,全市能否划定一个底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用于传统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税无地企业的安置?

自规局答: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用地保障。我市2019-2021年工业用地供应总量为7264亩,平均每年2421亩,约占当年总建设用地供应的41%。

今年上半年,全市出让工业仓储类用地2257亩,其中工业用地1593亩,保障了大宇袜业、巨杰箱包、天派针织等6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约373亩的用地需求。另外,今年我市还着手建设了大陈前山、后宅、北苑三个产业园区,用于安置传统企业、特色企业、高税无地企业用地。其中,大陈前山区块253亩将全部用于安置传统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税无地企业。

今后,我市将在每年土地出让中,安排30%以上比例用于工业用地,并尽可能优先保障传统制造企业。同时,聚焦高税无地企业远期发展空间需求,计划每年持续安排不少于200亩工业用地专门用于安置。

(场外连线提问)

提问代表:刘巧玲(浙江吉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产业园建设】我提个小微产业园方面的问题。据统计,我市有省级小微产业园数达66个,列全省第一,在空间上承载容纳了大量的小微企业,但从调研情况看,这些产业园发展质量、运维水平、服务能力整体不高,请问经信局,我市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小微产业园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对企业孵化培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提升的作用?有没有可能让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更进一步参与新产业园的开发建设?

经信局答:我市66家建成小微园总占地面积5250亩,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集聚小微企业4321家,规上企业94家;科技型企业232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目前来看,对低散乱整治已经起到较明显的集聚、规范作用。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积极提升小微产业园能级。

一是存量提质。优化小微园建设管理标准,开展小微园绩效评价,实施“一园一策”管理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小微园质量。

二是增量引进。“十四五”期间规划23个小微产业园,将按照3.0版高标准起建,创建一批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今年以来,已谋划纺织服装产业园、日用品产业园、印刷包装产业园、工艺品、饰品产业园、化妆品产业园共计23个,占地3300亩左右,计划5年内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启动大陈前山230亩服装产业园项目、廿三里钱塘日用品产业园项目。

三是培育和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大力引进产业地产运营团队,鼓励国资公司与国内优秀园区运营机构组建合资公司,推动本地优秀运营机构连锁化运营管理,提升小微园运营水平。

(场外连线提问)

提问代表:胡洁(浙江真爱美家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数字赋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但受制于能力不足、成本偏高、预期不确定等问题,企业普遍“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请问经信局,我市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政策和举措?

经信局答:义乌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走数字化改革之路,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义乌的传统产业走数字化改革之路,怎么走、往哪个方面走?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状况来确定路径:龙头企业做未来工厂,往未来工厂方向发展,当标杆引领;骨干型的企业走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道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走轻量化的数字化道路。

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我市2021年发布了《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实现倍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政发〔2021〕2号),在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了相当优厚的政策补助。对于市级两化融合类项目,验收通过后可按照网络软硬件投资额30%予以补助;对于列入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的项目,通过验收审核后可按照网络软硬件投入50%、智能化生产设备投入20%予以补助。对于列入省级、国家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及数字经济产业类、公共服务类重点(示范)项目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下一步,针对传统产业,我市将着重出台轻量化改造政策,企业数字化改造软硬件共性部分的补助额度将达到60%—80%。

三、具体工作举措。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组建数字经济工作组,成立了未来工厂建设小组,牵头负责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工作。将数字化改造纳入镇街月度攻坚考核重要内容,全面比项目、比进度、比效果。二是加强政策宣传。不定期组织开展政策解读会议,召集镇街数字化改造负责人与企业家参加,深入解读政策隐含的深层意义,组织专业机构与企业面对面对接,激发企业做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自去年以来,共开展专项宣传培训活动18场,帮助200家规上企业明确改造方向。依托浙智专委专家指导组和金华智研院等技术资源,组建专家顾问团,对有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需求的企业上门指导。三是加快建设示范项目。注重各行各业中龙头企业的改造成效,努力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2021年我市晶澳科技、棒杰针织入选浙江省数字化车间。2022年我市华鼎股份、梦娜袜业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另有5家企业加入省数字化车间培育库,2家企业加入省智能工厂培育库,示范效应不断扩大。

提问代表:骆立波(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创新驱动】大家都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但我市很多小商品制造还是存在模仿跟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请问科技局,我市将如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义乌的传统产业实现从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科技局答: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是我省的首位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我市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举措,推进传统产业从要素投入驱动迈向技术创新驱动。

一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我市设有浙大、西安交大等6家技术转移中心,入驻老师每年在义乌工作半年以上。他们深入企业调研走访,收集难题,上半年收集各类技术需求100多项,通过与专家教授进行对接,已促成技术合作30多项,合作经费达1000余万元。近两年,还通过开展线上揭榜挂帅等,发布“卡脖子”难题300项,揭榜90项,合同金额3800万元。

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在设立初期,成功申报了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华灿成功创建第三代半导体省重点实验室。这些高端创新平台,集聚了大量高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有效支撑我市的产业链转型升级。

三是打造创新创业氛围。通过近几年培育发展,我市创建国家级和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10家,初步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转化链条。加速打造小微产业园3.0版,向科技产业园转型发展。不断优化科技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拨款每年增长15%以上,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国家高企申报等的奖励。同时,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把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作为工业五十强、亩产效益评价A类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

骆立波代表追问:我还想再问一下。企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沉淀,成本很高,非常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但工业有机更新,让很多企业不愿、不敢在现有土地上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和固定资产投入。请问征收办:若企业亩均税费达到足够高(比如50万元以上),可否明确不更新拆迁,并允许企业自主进行“零增地”更新改造,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放手大胆投入?

征收办答:城市更新是推动义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据我市的“十四五”规划、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等,重点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以及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区块实施城市更新,因此区块内企业是否更新拆迁和企业亩均税收高低没有直接联系。

年初,自规局编制了我市“十四五”城镇有机更新规划,并通过市政府审议。规划方案从规划谋划、实施时序方面对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严守工业用地规模底线、把握更新时序节奏、保障更新质量等方面要求。

根据经信局出台的石桥头工业区有机更新企业安置方案,在具体补偿安置方面采用宗地企业最近三年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对应的赋分之和,按相应标准分别进行安置,确保优质企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是赋分之和270分(含)以上、合法土地使用权面积原则上7.5亩以上、最近三年自营纳税总额达到500万元(含)以上且每年自营纳税额100万元(含)以上的宗地企业,允许工业用地安置。税收统计口径参照我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的标准执行。二是赋分之和101分(含)以上的宗地企业,原则上以工业生产性用房为主安置,具体为赋分之和在101-150分、151-199分、200-269分的,安置上限建筑面积分别不超过基准面积的50%、70%、100%。三是赋分之和100分(含)以下的宗地企业(自身规上企业和规下样本企业除外),原则上采用商务用房安置或货币安置。四是赋分之和在100分以下的自身规上或规下样本的宗地企业,安置上限建筑面积不超过基准面积的50%。

城市更新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资金、统筹时序、统筹政策、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等七个方面全市统筹,有序推进。通过全市统筹,尽量减少城市更新工作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让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放手大胆投入。

提问代表:杨熙恩(浙江红太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品牌战略】请问市场监管局,我市在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将商标等知识产权元素导入小商品制造,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市场监管局答:质量品牌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综合发挥标准提档、质量提升、品牌提效的组合效应,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共有28家(次)企业获得各级各类政府质量奖,61家企业的93个产品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企业的自身内在动力,我们将全力构建“2+2+2”的质量品牌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充分激发企业积极性。

第一个“2”是加强“两个库”建设。建立培育库,将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规上企业纳入“品字标”和质量奖培育库,组织多形式品牌培训,实施分层级动态管理,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库培育企业已有70多家。组建专家库,由义乌标准化研究院、检测机构组成“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专家库,开展一对一入企帮扶,在制标、对标、检测、认证等方面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帮扶,今年累计帮扶企业600多家次。

第二个“2”是加强“两个平台”建设。构建品牌推广平台,坚持走市场化品牌培育与发展道路,依托义博会、主题馆、对接会等拓展企业品牌影响力。我们已连续6年组建“品字标”企业入驻义博会“品字标”主题展馆,连续4年参与“品字标”联合国采购贸易洽谈会,双童、真爱等5家龙头企业入驻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通过产品展示、直播推介等方式,展示本土企业的高标准、高质量产品。打造质量服务平台,以市场经营户“亮标+对标+提标+宣标”为实施路径,发挥标准在小商品贸易中的价值作用,提升小商品质量。目前,已有8000多家市场商户参与亮标,涵盖了饰品、玩具、箱包、办公学习用品、袜类、宠物用品、服装等多个行业。

第三个“2”是加强“两个中心”建设。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集成优势,一站式提供商标注册、变更、转让、质押登记、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版权登记、小商品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等34项服务事项,打造知识产权家门口服务窗口。目前,中心累计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业务近4万件,其中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受理量居全国试点窗口首位。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义乌分中心作用,组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开展海外纠纷案件指导,定期发布重点行业、重点贸易国家(地区)对外贸易知识产权预警分析报告,为企业提供海外纠纷维权指导与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品牌城市”“质量强市”“标准城市”三大战略,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资源集聚,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企业发展和政府服务同频共振。

提问代表:顾国强(浙江义乌汇泰毯业总经理)

【人才要素保障】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义乌出台了落户、购房补助等许多非常优惠的政策。但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不仅需要高精尖人才,还迫切需要实用技术型人才支撑和保障。请问人社局,在实用技术型人才的招引和培养方面,有哪些实招和举措?

人社局答: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义乌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环境,吸引人才“走进来”。谋划建设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式的帮扶体系,从职校或者高职院校、高校毕业的学生到义乌来实习、实训,有吃住补贴,就业后有生活补贴,还有技能提升补贴、创业补贴、购房补贴等,甚至成家之后孩子的入学都有相关政策配套支持,解决“后顾之忧”。近两年,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补助资金将近10亿元。为方便人才享受政策,开发了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平台——“义乌i人才”。在浙里办登录“义乌i人才”应用,相关政策一目了然,只要手指点一点,政策可以自动匹配、无感支付。今年全国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为了抢抓机遇,招引更多的大学生,我们与全国26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基地,密集地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吸引他们到义乌来就业创业,特别是为传统企业招到合适人才。今年1—6月份,义乌新增大学生2.6万人,同比增长22.63%。

二是搭建平台,让人才“成长起来”。实用、有用的人才才能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作用,为此大力开展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在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6月已经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4.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109人。大力支持传统企业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对“订单班”或者“冠名班”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费用的50%给予补助。如华灿光电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非常密切,效果明显。传统企业如有校企合作需求或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可以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人社局沟通,我们将积极做好对接服务。

三是深化改革,让企业“用好人才”。企业是用人的主体,是不是人才由企业说了算。因此,我们大胆改革,把对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交给企业。人社局有一套相应的培训体系和技能等级认定体系。这些技能人才通过培训、技能等级认定之后,符合补贴条件的,取得初级工等级的可以得到1500元的补助,高级工是3000元,技师是4000元。今年1—6月份,全市已经有66家企业通过了自主人才评价的备案,其中有36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评定,成功发放补助848万元。

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稳进提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我们的计划是引进大学生3.5万以上,培养技能人才1.8万人以上,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夯实高素质人才支撑。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

提问代表:朱庆宝(义乌市升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

【用能要素保障】节能降耗是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不少企业反映去年下半年的限电与生产旺季相重叠,对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影响。请问发改局,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之间能否统筹考虑?能否年初下达用能计划,让企业自己去统筹安排?

发改局答: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立足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和居民生活四个维度,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4%;202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0.31吨标煤/万元,远低于全省和金华平均水平,2021年绿色发展指标跃居全省第一。

为最大程度降低能耗双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我市开展了重点企业用能预算化管理试点工作。根据全省用能预算化办法,目前正在开展省重点行业企业基准值核定及录入工作,企业可登录“浙里办——节能降碳e本账”自行制定分月度用能计划。后续省、金华市对有序用电、能耗双控有新要求时,我市能耗双控专班再对核定用能量指标作相应调整。用能预算化基数指标落实后,对预算化执行较好、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显著的企业,酌情增加下一年度用能预算总量。对能耗总量超出用能预算进度的企业,执行阶梯电价,并核减下一年度用能基数,纳入下一年度有序用电第一轮清单,取消节能领域相关奖补政策。

因此,希望企业自身也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产生的节能量在下一年度用能预算中可不予核减,优先用于本企业新上项目用能平衡。同时,也鼓励企业购买绿电指标,该指标可用于抵扣能耗总量。

提问代表:应耀国(浙江弘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资金要素保障】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传统产业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近几年,我们义乌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稳企助企的政策。请问金融办,如何提高这些扶持政策的获得感?

金融办答:长期以来我们高度关注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相继推出“金融十条”、转贷通、政策性担保等金融政策工具,创新农房抵押、商位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近三年普惠小微贷款保持每年20%以上的高增速,小微贷款利率较三年前下降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合理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到期展期、无还本续借等举措。我市为支持小微企业,还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实行优惠利率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降低政策性融资担保的担保费,综合费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免收“转贷通”手续费,降低转贷通的执行利率。仅降利率一项,今年以来已经为企业减负近6000万元。同时,还免收小微企业汇率担保费等。

为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提高企业对金融政策获得感,我办会同人民银行义乌支行、义乌银保监组共同推动政策集成落地。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公众号上公布政策,及时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在抓好政策落地同时,积极推动各银行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宣传普惠优惠政策。

二是强化服务惠企。推动29家银行、310多个分支网点做好“三服务”工作,根据企业不同需求,采取上门服务,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对接企业需求,现场办公解决授信问题;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多资源,实现快批多批;简化审核审批流程,提供快捷服务,线上审批;创新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出信用贷、订单贷、海运铁运运单贷等,急企业所需。

三是强化数字化支撑。利用App、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信贷服务,实现快办速办。我办也将充分利用义乌信用平台,迭代开发“信易贷”数字平台,将银行信贷与市场主体信用平台融合,不断推动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为我市传统企业服务。

反诈宣传进村入户  江东街道:从“小切口”做深共富大文章  预防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经常运动的人 身体越健康 状态越年轻  农家厨艺大比拼 文旅融合促共富  

义乌网

GMT+8, 2024-4-26 01: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