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坐诊,夜晚扫楼,进过隔离酒店,在高速卡口值过夜,在核酸采样点带过“徒弟”……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曾浩做过的工作越来越丰富,但他从不推脱,积极干中学、学中干。 “有什么事让我先上。”这是曾浩最常说的话。作为湖北武汉人,他特别想奔赴抗疫第一线。 “满负荷”激情工作 2019年7月,曾浩入职市皮肤病医院,成为一名皮肤科医生。由于工作态度认真、医术好,他深受患者青睐,日常门诊量有时达到100余人次。也正是因为工作忙,他连续3年没有回过武汉老家。 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他很想参加援鄂工作,但由于医院没有名额,他没能如愿以偿。于是,曾浩把所有的激情都投入到义乌的抗疫工作中去。2021年初,他成为第一批去隔离酒店工作的医务人员,当时,隔离酒店工作首次运行,各项工作机制、管理制度都没有完善,物资准备也不齐全,面对未知的危险性,他连续工作了近一个月,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摸索各项工作,并形成先进经验写入工作手册。从那以后,他又先后进过4次隔离酒店,在隔离酒店内奋战了许多个日日夜夜。 8月20日中午11点40分,曾浩结束了上午的门诊,同单位公卫科上班的妻子给他打来了盒饭。下午5点半结束坐诊,吃完晚饭稍事休息后,他就要开始准备晚上8点半的扫楼工作。穿着防护服,一层一层地上下楼,晚上11点左右,他做完了103个密接、次密接人员的上门采样任务。 “办法总比困难多” “8·2”疫情发生后,曾浩又冲锋在前,当起了扫楼采样员与集中采样点点位长。一开始,由于对地址分布不熟悉,扫楼工作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12点半才结束。而集中采样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在凌晨3点起床,一直工作到中午11点。 虽然前期采样工作难、工作累,曾浩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作为点位长,他带起了“徒弟”,现场对教师志愿者进行实战培训:怎么扫码,怎么封包,怎么处理漏液的试管……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志愿者反映,由于太阳光线太强烈,手机扫码扫不起来。曾浩现场想了一个好办法:把被扫手机套上一个纸盒,上面开个洞,工作人员从洞里扫码。一个小技巧让扫码工作推进得更加顺利,也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疫情来的时候,我时常能看到市民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场景。”曾浩说,他常常被市民的暖心举动所鼓舞。在稠江街道杨村,一位热心市民采样结束后并没有离开,反而拿着扇子给工作人员扇起了风。虽然工作人员劝市民尽快离开,但大家的内心都十分感动。还有一次,曾浩到社区负责一批人员的转运,大家带着大包小包下楼排队,这时路灯不知什么原因突然熄灭,市民们纷纷点亮手机,为“大白”照亮工作场景。 |
GMT+8, 2025-7-6 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