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让我们将镜头拉回,再一次对准这一群夜以继日、舍命奔劳的“摆渡人”吧…… 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转运战场。“8·2”疫情发生以来,一旦迈出了步伐,就是与家人暂别,与病毒赛跑。在防疫一线,这一群承担着转运隔离人员、抗疫一线人员及核酸检测样本重任的24小时“摆渡人”,距离“阳性”最近,危险系数非常高,抗击疫情对他们而言,直如“短兵相接、刺刀相见、白刃格杀”。没有一名“摆渡人”畏惧、怯战、踌躇、退缩,他们义无反顾,勇毅向前。 镜头一 空调太耗电,再热也忍忍 40多度的太阳下,一辆公交车稳稳停在江东街道某社区,待医护人员下车后,公交转运驾驶员楼永明才将车子熄火。他的工作是将医护人员转运至中高风险区做核酸采样。 距离医护人员回来还有四个小时,楼永明先在车里待了一会儿,等车内的冷气散尽后,才起身下车。 那天没有风,他身穿严实的防护服,在车辆的背光处来回踱步,烈日下,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他本可以选择启动车辆开起空调,但考虑到这辆纯电动车开空调后耗电量太大,为了保障医护人员能顺利回程,他绝不会冒这个险。每天半夜将医护人员送回酒店后,楼永明还要将车开往龙回枢纽充电,来回耗时两个小时。 “白天少耗点电,晚上就能早点回去,热一点算不了什么。”运气好的时候,目的地附近也会有公共场所,楼永明偶尔会进去眯会儿。 距离医护人员回来还有两个小时,楼永明的后背已被汗液浸湿,此时,他终于舍得拿出自带的小风扇,对着脸和脖子处吹,凉爽极了。回想起前天医护人员送来的盒饭,他吞了吞口水,心里涌现出一股暖意:“还能再忍忍。” 距离医护人员回来还有10多分钟,楼永明终于启动车辆,并愉快地打开了空调。 镜头二 “流浪”的核酸样本转运车 “这里是××隔离酒店,可以来取样本啦。”出租车队分队长王守亮刚完成一批核酸检测样本的转运,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正值全市静默管理,王守亮在忙完一批转运任务后,才意识到自己无处吃饭。好在车里还有几桶泡面,他前往核酸检测实验室讨了点开水,便窝在出租车后座狼吞虎咽起来,只为在接到任务时能够即刻出发。 几天后,恒风出行公司出租车队副队长与隔离酒店联系,希望留几份盒饭给转运核酸检测样本的驾驶员,王守亮这才吃上了一口新鲜的米饭。 这场惊心动魄的核酸检测样本转运任务24小时无休止,没有固定地点,不分白天黑夜。每天睡在出租车上,无处洗澡。有时候,他前一秒还在接电话,下一秒就会进入睡眠,而拿着手机的右手还靠在耳边。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王守亮总是在太阳穴和人中处涂点风油精。 8月2日至8月26日,像王守亮一样“流浪”在城区各个角落的恒风出租车共有320余辆,他们负责送餐、流调、物资转运、解除隔离人员接送等任务,累计出车4800多车次。那段“流浪”的时光,终将在恒风光荣榜上熠熠生辉。 镜头三 你是城市“一束光” “以前看到个别驾驶员工作不认真,总要说几句,但现在看看他们在疫情一线舍命相搏的样子,心里常常有点后悔。”在恒风集团,不止一位老总不胜感慨。 在国际商贸城客运站,车辆调度员金荣华曾48小时不眠不休,与指挥部对接、安排驾驶员休整、调度车辆转运,他每天要安排100多辆车的调度工作,并负责隔离到期人员的转运任务。 恒风国旅境外人员转运专班共有8人轮班运行,8月9日当天,因第二组成员遇到“密接”风险,4人全员隔离。次日,刚休息一天的第一组成员再次返回岗位,连续工作37天,直到圆满完成转运任务。 恒风交运公司驾驶员倪佳良在转运点负责市外人员转运车辆的调度工作,为了做好车辆运输保障,他连续一星期睡在车上,只为第一时间掌握车辆与人员的情况。 作为市内公交转运的主力军,恒风公交分公司不断增加隔离车辆,满足全域转运人员的运输需求。在此期间,作为车辆调度的“最强大脑”,总经理骆子军坐镇指挥,近20天没有回家。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过程中,无数个恒风人在不同岗位拼尽全力,在无人知晓的每个瞬间,用行动谱写着城市“摆渡人”的奉献之歌。 |
GMT+8, 2025-5-11 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