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律师返乡当起“新农人”

2022-9-28 09:04

摘要: 骆遥在查看高粱长势。 连日来,义乌商城红·农产品体验园内的南蜜枣基地一派繁忙,个大匀称、肉质肥厚、味道甘美的南枣和蜜枣已成为当地的“共富果”。“今年的义乌南枣每斤可卖500-800元,品牌化销售,销往东南亚 ...

骆遥在查看高粱长势。


连日来,义乌商城红·农产品体验园内的南蜜枣基地一派繁忙,个大匀称、肉质肥厚、味道甘美的南枣和蜜枣已成为当地的“共富果”。“今年的义乌南枣每斤可卖500-800元,品牌化销售,销往东南亚,能卖1美元一颗。”义乌商城红·农产品体验园负责人骆遥如是说。

土地还是祖祖辈辈一直耕作的那片黄土,但长出的果实如何卖出高价?骆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农业要抓好两头,一头是不断研发出更好的农副产品满足消费者,一头是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市场,才能为传统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注入新活力。”

时间追溯到2017年,毅然放弃律师工作的骆遥,回到家乡义乌当起了“新农人”,先后在廿三里、福田等街道承租了2000多亩流转地,种植糖蔗、高粱、南枣、黄桃等农作物和果树,托起16个村庄村民的甜蜜“共富梦”。

荒山成为致富“产业园”

廿三里街道埠头村曾是经济薄弱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农闲时外出经商、打工,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力量薄弱。2020年,埠头村将村西北角的82亩荒山进行整治,连同周边农田共计130亩土地,发包给骆遥进行项目开发,实现数十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并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据了解,地处商城大道旁的商城红·农产品体验园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已完成,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于今年8月份投产,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开工。除了南蜜枣基地外,产业园内的红糖基地也已完工。“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增加百余个就业岗位,首年蜜枣加工量将达10万斤,南枣产量将达2万斤,产值预计达500万元以上。”骆遥告诉记者。

“昔日荒山,如今成了农产品产业园,村民们见了都很开心。”一期项目管理人员介绍,目前,产业园内有农产品集散展销区、生产观光区、枣树体验区、互动手作区等四大区块,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一处集生产、销售、体验、旅游、文化休闲和健身康体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农业转型升级,既要颜值也要有产值。”骆遥说,在市农业农村局、廿三里街道等部门支持下,该项目每年将给埠头村集体带来数十万元的租金收入,整个产业园投用后,给村民带来的间接收益将会更可观。

带领村民奔向“共富路”

毅然放弃薪资不薄的律师工作投身农业,回到家乡当起“新农人”,这里面还有哪些故事?骆遥坦言,自己是个“农二代”,一方面传承了父母的农耕精神,接手了“甜蜜事业”,另一方面也为这片土地带回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

“义乌市博士创新站”“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走进商城红南蜜枣基地,挂在农产品展厅一角的两块牌匾格外抢眼。骆遥介绍,这里是义乌市农业领域的首个博士创新站。去年以来,5位博士每月两次到基地开展定期科技指导和技术研发工作。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仅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还能及时引进新品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目前,骆遥和父母在商城大道两侧及周边的埠头村、西京村、下华店村等16个村庄承包了2000多亩村集体流转的田地,每年支付给村集体的租金就达389万元。去年以来,仅义乌商城红·农产品体验园这个项目,已为埠头村和西京村带来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通过该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唱响了共同富裕的“甜蜜之歌”。

眼下正是义乌南蜜枣的销售旺季,在骆遥的创新经营下,目前其创办的公司服务周边20多个小区,核心客户群达5万多人,并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了让更多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他们还进行技术输出,将红糖加工技术传递给衢州、贵州等地甘蔗种植户,助力其加工出更优质的红糖系列产品。
兴业社区举办财商体验营活动  我市第八届幼少儿舞蹈比赛落幕  “微服务”打造居民“幸福圈”  稠江街道社区创投“总动员”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抓好隐患排查不松懈  拧紧暑期交通安全弦  

义乌网

GMT+8, 2025-7-7 0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