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失亟待“重典”
假洋品牌频频出现,不能仅归结为企业诚信缺失,还要问问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有足够的手段和办法提前扼制住造假者、欺诈者。 “造假的手段有很多,很多时候其实是打了法律的擦边球。”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取个洋名字;此外还有披着“洋皮”的国货,自称是国外知名品牌,但实际是在外国开设一个空壳公司,并在中国注册商标或是转让授权国内公司;假冒国外注册商标持有人,但实际不存在;以及像“达芬奇”这种,先将国内生产的家具运送到意大利,再折返回中国,或经停保税区就回到国内,各种进口手续齐全的。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加工贸易、贴牌生产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制造业的常态。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与流通成本进行全球布局,无可厚非,但整个生产过程必须公开、透明。“诚信在品牌发展过程中是第一位的,企业没有诚信,品牌的价值就会归零。” 陕西省工商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从来都没断过假货、劣货,欺诈也屡屡出现。“前些年多是直接造假,现在集中在仿冒名牌、名企上。这几年造假和欺诈又开始盯上包装制造虚假洋品牌、高端奢侈品上。当然,其赚取的不法利润也大大提高,到了十多倍乃至更高。” “披着洋外衣的假洋品牌频频出现,我们不能仅归结为企业诚信缺失,还要问问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有足够的手段和办法提前扼制住造假者、欺诈者。”有专家认为,当前假洋货泛滥,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监管机制和法律存在缺陷,法律软弱、监管失责、处罚不力导致众多企业屡屡以身试法。 撇开多头监督、体制不顺、法规不全、执法力量不足等一时难以解决的原因,刘永忠认为,市场监管和违规处罚上,国内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较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不法行为规定的罚责有的含糊不清,有的处罚较轻,还有的甚至没有罚责,客观上导致企业的违规违法成本太低。” 中国有的企业品牌树起来快,倒下去更快,“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其实是做不大的,百年老店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讲诚信,不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他认为,中国的好多企业大起大落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诚信出了问题。 未来,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多品牌的市场竞争格局,会催生更多的知名家具品牌,让中国家具有更高的品牌号召力。 |
GMT+8, 2025-5-2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