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溪镇旧改小区、居民楼及厂区的装修需求持续增加,装修垃圾随意倾倒、处置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市容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城市管理的“隐形风险”。为系统破解这一难题,近期,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苏溪大队(以下简称苏溪大队)聚焦“产生—运输—处置”全流程,织密装修垃圾全链条“治理网”。 产生端:宣传先行,筑牢源头防线 “规范处置装修垃圾,建设美好义乌家园”……这样的宣传标语在苏溪各社区公告栏、物业大厅随处可见。近段时间,苏溪大队深入辖区物业、村社及厂区,通过现场发放宣传册、开展小型宣讲会、一对一答疑等方式,详细讲解装修垃圾备案流程、预约收运操作方法以及违规处置的法律后果。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覆盖业主和装修单位3000余人次。 同时,苏溪镇合理利用旧改农村和小区周边的闲置地块,设置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位,引导居民将垃圾统一堆放,有效避免“随手丢”问题。通过“宣传+设施”双管齐下,有效从源头上规范了装修垃圾的产生和处置。 运输端:严格监管,规范运输秩序 运输环节是装修垃圾治理的重要环节。苏溪大队依托浙江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对从事装修垃圾运输业务的企业和车辆实行全面备案管理,并要求运输车辆必须关联相关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日前,执法队员在苏溪大道开展例行检查时,发现一辆载有装修垃圾的车辆实际运输方量与电子联单记录严重不符,随即依法暂扣车辆,并对相关运输单位立案处罚。截至目前,累计检查运输车辆100余辆次,查处问题车辆30辆次。 此外,苏溪大队还约谈辖区重点运输企业负责人,集中宣贯最新政策法规,进一步压实运输环节的合规责任。 处置端:重拳出击,严打非法处置 为实现装修垃圾处置全程可控,苏溪大队采取“数字监管+人工巡查”模式,借助无人机和高空探头对偷倒高发区域开展非现场巡查,快速识别隐蔽堆放点;同时针对高发时段加强专项地面巡查,构建“空中+地面”“线上+线下”的全天候监管体系。 今年9月,执法队员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苏溪镇新中小区一处空地存在大量违规倾倒的砖渣、木板等装修垃圾。经查,该场地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属非法弃置场。苏溪大队依法予以取缔,并责令当事人将垃圾清运至指定处置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装修垃圾专项整治20余次,取缔非法弃置场8处,进一步规范了收运秩序,守护城市环境与市民安全。 据悉,苏溪大队将持续完善“三端”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积极推进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更整洁、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
GMT+8, 2025-9-30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