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现场办公会集中协调企业所遇到的发展难题……这些主动靠前服务的生动场景,已成为大陈镇优化营商环境的常态。近年来,大陈镇始终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主动靠前、精准施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土地资源紧张,发展空间受限,是困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共性难题,义乌市超强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强管业)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市场订单量持续增长,企业原有的生产场地已无法满足数字化升级和扩大生产的迫切需求,“土地不够用”一度让企业负责人陈平平十分焦虑。“我们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需要足够的场地进行养护和堆放,但原有场地面积不足,影响了承接订单和按时交付的能力,根据计划急需10到20亩土地来破解这个困局。”陈平平回忆道。 企业的迫切诉求,迅速被大陈镇经济生态平台收录并列为重点跟进事项。“从企业提出诉求到解决方案,大概用时三天。”大陈镇经济生态办公室主任季福恒介绍,通过全镇域的资源排摸,一处拆除后暂时闲置的空地进入了视野,正好可以给企业临时堆放产品。 在着力解决像超强管业这样涉及土地、空间等“硬”需求的同时,大陈镇也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政策、机制等“软”环境优化。浙江天驰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驰服饰)的金铭康就曾向上门走访的工作人员反映:“现在外出参展整体成本偏高,企业难免有顾虑,担心投入产出不匹配,参与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这也是不少服装企业共同的心声,不是不愿“走出去”,而是怕“走不起”。 天驰服饰反映的问题具有行业代表性,为缓解企业外出参展顾虑,大陈镇在今年9月出台了支持服装企业外出参展的配套补助政策,鼓励企业以“大陈衬衫”区域品牌的名义组团参展,以更大声势提升品牌影响力。“我们已经在摸排企业明年的参展意向,重点瞄准上海服博会和广交会,为明年组团参展做准备。”季福恒说,除国内展会外,对企业赴美国、意大利、中东等地参展也给予相应补贴,以实际行动降低企业参展成本,支持企业“出海抢单”。 无论是三天解决用地问题,还是快速响应政策诉求,背后依托的是大陈镇常态化、制度化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我们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包干制’,每位成员联系若干家企业,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季福恒介绍,走访旨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主动收集发展中的难题。对于网格内的中小企业,则通过网格员体系收集诉求,所有问题最终汇总统筹。对于镇级层面能解决的,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涉及土地等要素的市级权限问题,则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形式,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逐级上报、协同解决。 从解决具体生产要素的“当务之急”,到推动产业政策优化的“长远之策”,大陈镇正通过一次次精准务实的服务,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护航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
GMT+8, 2025-10-23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