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酒店,价格您说了算。”一个名为“惠选订房”的平台引发关注,被网友喻为“酒店版拼多多”。它的核心是“用户出价,酒店抢单”,让用户以更低的价格订到合适的房源。 最近,这股风也悄然吹到金华。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新型订房模式在金华本地的应用场景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割裂:本地酒店大多仍在观望,不过一些精明的消费者已经开始尝试利用这一模式在旅行出差时“捡漏”。 创新模式遭遇“水土不服” 据“惠选订房”微信服务号介绍,“惠选订房”是国内首家C2B“用户定价”模式的酒店预订平台。与传统订房平台不同,其用户拥有定价主动权,只需输入位置、期望星级、房型以及预期价格等关键信息,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AI智能系统给出市场均价50%至80%左右的出价推荐,用户也能按心理价位自由修改,提交订单后,符合条件的酒店将自主决定是否抢单。 昨天,记者下载并登录“惠选订房”App,发现其已入驻金华市场。不过,将选择酒店的范围定位切换至金华市区,屏幕上出现的酒店数量寥寥,仅有全季、维也纳、桔子、锦江之星等连锁品牌的8家酒店入选,其中全季品牌入驻量最大,市区共有5家,其余一些本地主流高端酒店集体缺席。而且,在金华市区,该平台的核心卖点“AI砍价”功能尚未开通,入驻品牌无一例外地只提供与传统平台无异的“品牌直订”服务。 “我们目前只是作为一个补充渠道上线,相当于多开了一个展示窗口。”一位已入驻平台的连锁酒店负责人态度谨慎,“‘砍价’模式一旦控制不好,会直接冲击我们稳定的价格体系和会员忠诚度。”这也是行业的普遍顾虑,如果同一个房型,老客户通过官方渠道原价预订,新客户却通过砍价低价入住,会引发矛盾。“即便未来开放,也只可能在入住率极低的淡季或特定时段,拿出少量房源进行尝试。” 这种谨慎折射出连锁品牌在面对可能扰乱定价权的新模式时的本能防御。不过,市场的另一端,需求的种子正在萌芽。经常出差的本地销售陈先生坦言非常看好这一模式。“特别是在旅游淡季,酒店空房那么多,如果能让我自己出价,对双方都是好事。” 一道优惠计算题的现实答案 与本地市场的沉寂形成对比的,是部分金华旅行爱好者或差旅人在国内一线城市及知名旅游目的地使用该平台时的身影。 过去的这个周末,计划11月初带家人去上海迪士尼游玩的兰溪人周莉就亲身体验了一把“定价权”。她心仪的一家度假区周边酒店,市场价约为每晚800元。在“惠选订房”平台上,她根据AI推荐的600元出价尝试性地输入了550元。几分钟后,酒店接单。 “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就知道了,”周莉向记者展示她的订单,“市场价800元,我出价550元,相当于打了6.8折。这远比等待不确定的促销要直接。” 周莉说,因为爱旅游,她一直比较关注旅游市场的新动态。从去年底起,她已经尝试过多次该应用,在一线城市以及旅游资源型城市的选择较多,普及度也越来越高。 这道计算题精准命中了C2B模式的核心价值——在酒店客房价值“过期归零”的压力下,平台为供需双方创造了一个基于实时供需的议价空间。对于价格敏感又追求品质的家庭游客、临时出差的商务人士而言,这种确定性折扣具有不小的吸引力;而对于酒店方而言,无疑也增加了一次主动选择出击的机会。 破局关键是本地化与场景化 一边是本地供给方的审慎观望,另一边是本地消费端的尝鲜热情。供需之间的破局,是更多像金华这样的下沉市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多湖区块负责高端连锁品牌的一位酒店运营者告诉记者,“惠选订房”这类创新模式在金华等众多中小型城市“慢半拍”实属正常。其出现“水土不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与体量上,想真正落地要避免照搬照抄一线城市的成功模式。 一方面,金华本地酒店市场由连锁品牌和经济型酒店构成主体,单体酒店占比较低。“连锁酒店的管理和定价权往往集中于集团总部,对于可能扰乱价格体系的新模式,地方门店决策权有限,态度自然更为保守。”另一方面,C2B模式要顺畅运转,需要足够多的酒店供给来承接用户的出价。 不过,市场闯入者的出现或许也能搅动“一池春水”。从事酒店行业多年的傅女士认为,新模式更可能成为一种“场景化”的补充工具,它带来的不只是一款新工具,更是一次关于定价灵活性、资源利用效率的思维启发。 “它不一定要成为主流,但作为补充能够优化市场配置。例如,针对金华本地特别是义乌、永康等地大型展会期间一房难求、过后迅速回落的周期性市场,或在横店影视城等景区的淡季,平台可以与酒店合作,在特定时段开放少量房源用于‘砍价’,既消化了空置库存,又吸引了增量客源,还不会冲击常规价格体系。”傅女士说,无论模式如何创新,酒店预订市场的竞争最终还要回归品质、价格与需求,只有提供稳定的服务质量、透明的价格,以及能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精准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
GMT+8, 2025-10-28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