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025年1—10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数据显示,全市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集贸市场成交额等核心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兴动能持续壮大,高质量发展底色愈发鲜明。 工业经济持续发力,新兴产业成增长引擎。前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较前三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增速稳中有升。支撑这一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义乌华鼎五洲锦纶纤维未来工厂内,年产6.5万吨高品质差别化锦纶PA6长丝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机械调试;义乌吉利动力总成基地车间内,AGV小车穿梭其间,人与机器默契配合,不到50秒就有一台发动机下线……随着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动力产业基地等项目逐步释放产能,汽车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持续发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劲增48.7%、45.7%和26.8%,大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为工业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前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各领域投资呈现“重点突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6%,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8%,高技术产业投资更是飙升47.3%,数据背后是市场主体投资信心的持续提振和产业升级的坚定步伐。近期,义乌产投集团竞得两宗工业用地,计划投资超15亿元建设汽车零部件制造园,为制造业投资增长再添动力;总投资20亿元的义乌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加快主体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部分投产,将填补区域相关产业空白,推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交通投资同比增长11.4%,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商贸优势持续彰显。前10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2.5亿元,同比增长16.8%,较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国庆中秋假期,边游边购、深度体验、听水上音乐会……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点燃火爆的文旅消费市场,激活“假日经济”,成为义乌从“世界超市”到“世界会客厅”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枢纽,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龙头效应更加凸显。前10月,全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2913.7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599.0亿元,同比增长14.8%。在Chinagoods“金秋进货节”期间,万券齐发、海外客户包机采购等活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线上流量与线下客流双向赋能,助力中国源头好货借数字化东风联通全球,加速品牌出海。 金融运行稳健有力,保障实体支撑坚实。截至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933.2亿元,较年初增加463.6亿元,同比增长10.6%;贷款余额6147.6亿元,较年初增加579.3亿元,同比增长10.0%。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精准支持了制造业升级、小微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格局持续巩固。 从数据到实例,从总量到结构,前10月义乌经济不仅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更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上取得显著成效。 |
GMT+8, 2025-11-27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