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义乌——这片屡次承载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试验田,又一次成为了弄潮儿,奋力实现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低空突围”。 从一名飞手精准操控,到一支团队协同调度;从最初单一的航拍记录,到如今巡检、安防、农业、文旅等多场景全面开花;从单机孤军作业,到多机编队接力协作……无人机正在义乌编织着一张立体智能的“低空经济”发展实景图。 无人机让城市运行提质提效 清晨,一架无人机从佛堂镇文体中心机巢自动起飞,如同一位敏锐的“空中交警”,执行日常巡逻任务。在朝阳东路上空,它通过AI算法迅速锁定违停车辆,并将信息实时回传至交警手机。从发现到车主驶离,整个过程仅用8分钟。 “我们日常巡查每天飞8~12趟,覆盖交警执法的五大场景,包括违停取证、动态违法行为取证、事故处理、宣传劝导、安保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佛堂中队中队长方竞雄介绍道。自无人机加入后,朝阳路单点路面巡查警力投入下降了约50%,事件处置时效却提升了30%。“无人机从机巢自动起飞,我们在后台主要确保飞行状态稳定,并通过实时画面进行判断和取证。”交警飞手朱俊杰的日常,正是这座城市低空智能网络高效运转的缩影。 无人机的应用正拓展至更多领域。在吴溪流域,无人机作为“AI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查,高清影像实时回传,让水面漂浮物、岸线违建无所遁形;在江赤公路建设工地,它们精准识别安全隐患,累计发现并处理不规范问题663处;在广袤农田上,46架农用无人机穿梭往返,施肥播种效率达到传统人力的十余倍。 夜幕降临,无人机更化身夜空中的艺术画笔。佛堂古镇中秋之夜,千架无人机编队演绎的视觉盛宴,累计吸引游客超22万人次;全球数贸中心开业时,26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向世界宣告了义乌从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的跨越。 从交通执法到水务、工程、农业、文旅,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构建起立体智能的城市运行网络,推动义乌向低空经济稳健迈进。 何以托起义乌的“低空雄心”? 义乌这座以“世界超市”闻名的城市,如今正凭借国家与地方政策的双重加持,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规划设计高级主管高杨斌描绘了未来出行图景:“在不久的将来,搭乘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俯瞰西门老街、无人机加入城市物流网络,都有望成为现实。” 这一愿景的背后,是义乌对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的精准把握。眼下,《义乌市高水平建设民航强市 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5-2027)》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该方案强调要“发挥优势,做好‘低空+商贸’文章”。义乌正一步步将发展低空经济工作推进落地。 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今年2月,市交旅集团下属义乌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乌低空公司”)成立,并于4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不仅为义乌开展商业无人机运营奠定了法定资质基础,也使其可以开展“低空巡检类、载货类、培训类等经营性飞行活动”,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宽着义乌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边界。 作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其市场优势更成为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全球数贸中心副总经理朱幸平曾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全球数贸中心的设立,是推进贸易供应链全环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在全球数贸中心里,专门设置了“无人机及无人化装备”专区,为无人机产业提供了集中展示和交易平台。记者还发现,在今年的义乌装博会上,共享无人机、农业无人机等应用装备纷纷亮相,展现出义乌低空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 产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4月,我市举办了首届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旨在“以赛促产赋能低空经济人才培育”。这种以实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义乌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夯实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迈向“一网统飞”的未来之路 义乌低空经济小步快走之际,一道道现实障碍如同不稳定的气流层,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智慧与耐心。 去年1月,义乌市公安局查获自《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后的首例无人机“黑飞”案件。一名男子在稠城街道宾王路附近违规飞行,被处以警告并罚款二百元。由于义乌拥有军民两用机场,低空经济发展的空域审批成了首要挑战,尤其是在后宅、北苑、稠城等临近机场的区域,空域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层面的瓶颈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消费级无人机在续航与载重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售的无人机产品满电状态下续航普遍仅为15至20分钟,如需延长作业时间则需额外购置电池,成本随之攀升。有经营户介绍,现有无人机飞行高度多介于50至200米,控制距离约100至500米,尚难以支撑长距离、高负荷的物流配送场景。义乌低空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周含潇表示,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也会影响无人机作业效率;若各部门分别搭建低空政务平台,又将造成资源重复投入,所以整合资源、推动“一网统飞”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挑战,义乌正积极探索从单一应用走向全生态繁荣的发展路径。 今年8月,义乌低空公司以“一网统飞”低空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构建“无人机+AI+飞行平台”融合应用体系。以佛堂镇为试点,已实践“低空+水利巡检”“低空+交通治理”等多元模式,形成可推广经验。截至10月底,该镇已配备7个无人机起降点,累计执行低空巡检超2000次,飞行里程突破10000公里,自动识别800余项城市治理盲点。 “接下来的佛堂镇‘十月十’活动,义乌低空公司将组织2000架无人机集群编队表演。此外,在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客流密集,安保任务重,可以通过我们的政务巡检无人机实时监测客流密度及交通拥堵情况,为景区安保提供直观的空中全景图参考。”周含潇说。 “前方虽有挑战,但未来之路也充满希望。”高杨斌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不断推动空域管理智能化,突破技术瓶颈,深化应用场景。未来,无人机将不再是天空中的“孤帆”,而是编织成一张“低空物流网”与“城市感知网”,为城市运行提质赋能。 每一天,无人机都不知疲倦地翱翔于义乌蔚蓝的天空。听,在“呼呼呼”的振翅声中,义乌低空经济发展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
GMT+8, 2025-11-27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