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怎么防? 卫生部出台《指南》教你正确做法 今年9月,卫生部发布《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指出,跌倒已成为我国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处于伤害原因构成比的前三位。在世界范围内,跌倒也是儿童第一位伤害原因。 《指南》指出,骨折、扭伤、拉伤、脱臼、擦伤、脑震荡等都是儿童跌倒后可能遭受的伤害,其中肢体骨折和头部损伤最常发生,而跌倒后的颅脑损伤、脊柱脊椎损伤可导致儿童死亡或终身残疾。“儿童有自己的发育特点,不能将他们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小型号的‘大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王非分析说,儿童的头部重量和体积都较大,与****相比,更容易发生跌倒损伤,也可能伤得更重。 指南解读: 0至3岁:小心学步车、BB椅 《指南》指出,婴儿易从童车、童床、车座或楼梯上坠落。1~3岁的儿童,运动和平衡能力较差,更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或游戏器械上坠落,也可能坠入打桩孔和建筑物缝隙等****意想不到的地方。 王非提醒,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家长的看护特别重要。“孩子的玩具和生活用品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伤害。比如有些家庭会选用学步车,孩子推着走时,如果速度过快,孩子可能失去重心跌倒。”此外,不少酒楼为孩子提供的BB坐椅,造型不一,有的存在安全缺陷,孩子可能从BB椅的缝隙中滑落,甚至连人带椅翻倒。 5岁以上:小心自行车、滑板 5~9岁的儿童开始脱离****照看,独自外出活动,自身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因而容易从运动器械上坠落或被别人推倒或推下。10岁以上儿童的跌倒多发生在运动娱乐时,如与同学追逐打闹造成碰撞和跌倒,在体育课上跑步时滑倒或被撞倒,滑冰或滑板运动时摔倒等。 王非提醒,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已经看护得不那么严了,他们会在玩滑梯、骑自行车或玩滑板时“发明”一些危险动作。这一阶段的孩子,除了进行安全教育外,督促他们佩戴好各种保护器具便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从自行车上摔下时,头部可能撞到路基上,玩滑板时一旦摔跤,则容易造成手、腕、肘、膝等部位的损伤甚至脱臼,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戴好头盔、护腕、护肘、护膝等保护器具,再进行这类运动。” |
GMT+8, 2025-5-12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