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要过分强调认知性阅读 早期阅读不要太注重认知类、科普类的图书,要多注重心理建议类、儿童文学类及拓展想象力的绘本。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6岁前,孩子需要完成的是自我意识及情感的发展。只有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孩子才会客观认识自我,学会正确看待事物。知识的学习,上小学后学习也来得及。 三、要选择多元化的图书给孩子看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图书。其实,我觉得孩子早期的阅读,就应该不同的书都接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比如,《三只小猪》好几个版本,阅读不同版本的图书,可以让孩子在对比中发现,同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有利于孩子认识到,书只是作者表达观点的一个载体,不是权威。再比如,《一只好狼的故事》也是帮助孩子认识到,同样是狼,也有好狼和坏狼,可见,人也是既有坏人,也有好人,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怀疑,敢于思考,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然后独立解决问题,自己做出决定,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不要过早让孩子认字 处于认字敏感期的孩子,往往会对符号特别感兴趣,符号在孩子的脑海中会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需要表达的场合,就会把符号表达出来。如果孩子能够真正把符号与意义建立联系,明白符号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不仅仅是符号,那么这种情况会少一些。但是,现在许多父母往往提前让孩子认字,提前诱发了孩子的符号敏感期,结果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些无意义的符号,而不是在正确的场合出现正确的符号。 |
GMT+8, 2025-9-8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