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能激发出学习内驱力 “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与幼儿的发展息息相关。”徐则民所在的南西幼儿园多年来致力于幼儿游戏的实践研究,越来越多地体会到,游戏不但能满足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而且幼儿发展所需的主动探索的内驱力也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徐则民讲了一个小故事:老师用纸板箱做了一台“昆虫电脑”,按动“显示屏”上的数字按钮,就会有躲在幕后的幼儿模仿机器人介绍昆虫知识。男孩大卫自告奋勇要做“机器人”,但由于不熟悉“业务”,“电脑”常常出“故障”。放学回家,大卫在父母的帮助下研究了12种昆虫的知识,去了趟昆虫馆,家里还新添了一本《昆虫世界》。大卫成了问不倒的“机器人”,“孩子自发地走进了未知领域,是游戏激发了他的学习内驱力。”徐则民说。 但是游戏这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在家庭中却常常受到忽视。“游戏,对于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很多爸爸妈妈都没有深究过。”郭宗莉发现,在对待儿童“玩”的问题上家长常常陷入三个误区,即认为“玩是浪费时间”,认为“玩是孩子自己的事”,认为“买了玩具,孩子就会自己玩了”。“其实,游戏并不是家长想象中的这么简单。” 家长要设计参与到游戏中 “父母要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一个‘游戏天地’。”郭宗莉建议,除了提供玩具,家长还要设计并参与到游戏中去。“父母在与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适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欣赏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郭宗莉特别指出,家长要尽量模糊学习与游戏的界限,可以把阅读变为故事接龙,把劳动变为模拟游戏。“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他们自己一探究竟。”在游戏设计上,郭宗莉认为,家长应该更多鼓励孩子充满野趣地玩,如踩水塘、玩泥巴等,这些可以满足孩子感官发展、亲近自然等需要,并能促进其自信心、观察力、感悟力的发展。 |
GMT+8, 2025-7-6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