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口,上百名家长排起了长龙阵。排在第3号的96岁老太太说,这已经是她排队的第8天了。 刚刚过去的周末,家住北京西三环的程女士把女儿送到了门头沟的姥姥家,因为寒假期间,幼儿园的兴趣班都停课了,家长必须在下午5点接孩子。程女士5点半才下班,根本没法接,只能把孩子送走。 短期的困难还能克服,程女士现在最担心的是,幼儿园下学期不办兴趣班了。前几天,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直指被家长诟病最多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不合理收费。《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 程女士说,刚听到几个国家部委联合起来治理幼儿园乱收费的消息时很高兴,因为作为家长,她对“入园难”、“入园贵”有着切身体会,可仔细一看具体措施,就觉得有些规定有点脱离实际,有些则中看不中用。 和程女士一样,几位教育专家对《暂行办法》首先给与了肯定。 “收费问题对于幼教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点,这一点上不突破,教育的公平问题、均衡问题、良性发展问题都谈不上。”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秘书长廖丽英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暂行办法》的出台是幼儿教育迈向秩序化的开端。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暂行办法》对当前“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可以起到杠杆调节的作用。 虽然政府部门制订《暂行办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专家和部分家长都认为,当前幼儿教育出现的种种乱象,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光靠禁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怕提着钱袋子找不到收钱的” 赞助费背后是供需矛盾 “这几年,有几个家长不为孩子上幼儿园着急上火?”谭女士的儿子目前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幼儿园上大班,两年前他们住在丰台区,家附近就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托关系找人想进去,得知每年至少要交6000元的赞助费。怎奈所托关系不够“硬”,谭女士准备好的钱愣是没能“赞助”出去,后来托人上了现在的幼儿园,家也只好搬了过来。 能收赞助费的,都是公立园,所以谭女士认为,赞助费根本就禁止不了,因为公立园太稀缺了。谭女士觉得,一年几千元的赞助费并不算多,“我听说,那些有名的幼儿园,一年赞助费都要几万。即使这样,上公立园也比私立园便宜,我同事的孩子上私立园,每个月交费3000元,一年下来要三万六。更何况,公立园方方面面都更规范,可以说是价廉物美,家长们都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去。有多少家长正提着钱袋子准备往外掏钱呢,我们真正怕的是找不到收钱的。” “光禁止是不管用的,要找到根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幼儿园动辄成千上万的赞助费背后是供求关系的矛盾。 储朝晖介绍,2010年我国3~6岁儿童毛入园率是56.6%,2011年的统计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布,不过储朝晖预测应该也在60%左右,“这意味着仍然有40%的孩子无法入园。” 某高校开办的幼儿园园长透露,这两年招收的学生几乎个个都有“关系”,“不是不想收那些没有‘关系’的孩子,孩子实在太多了,即使有‘关系’还得挑挑拣拣呢。” 程女士的女儿在幼儿园里上的是蒙氏班,2009年刚入园时幼儿园承诺,“蒙班”孩子的数量不会超过24人,“没过多久这个上限就被突破了。”程女士说。 储朝晖介绍,除了绝对数量的不足外,公办园和民办园、示范园与一般园、发达地区幼儿园与不发达地区幼儿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正是这种极端供不应求的局面,才使得家长们“心甘情愿”地交出赞助费。 其实,《暂行办法》规范的是公办园的收费,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则更多的靠“市场”。在当前这种极度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下,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就更加“无章可循”。 家住昌平区回龙观的李女士,为3岁的儿子选择的是一家知名的私立幼儿园。虽然李女士没有交赞助费,但是“一年的学费却要一次性付清,要3万左右”。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就是弱势群体,什么样的霸王条款都只能无条件的接受。 周先生的儿子去年9月开始上幼儿园,才去了10天就开始生病,10月也仅上了4天,11月也只上了3天。周先生去找园方交涉,说孩子这么多天没上幼儿园是不是能退回一部分的费用。答复是,每个月孩子只来一天,这个月的保育费就不能退,只能退伙食费,也就几百元。 有专家称,最根本的供求关系没有理顺,单纯禁止赞助费,其执行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
GMT+8, 2025-7-5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