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 1.训练强度太大 “裸跑弟”从小到大的训练计划,似乎是超乎常人的极限训练。比如从6个月开始,每天学习训练就长达8个小时;在两岁时,和父亲一起爬山,累了就歇一歇,不用抱,自己坚持爬到山顶;坚持每天3公里快走慢跑训练。 还比如从小就经常随父亲远途跋涉旅行,最长一次曾有连续14天,每天10公里以上的旅程。上海世博会的时候,2岁半的“裸跑弟”就随大人独自在园内行走参观了3天,没有要抱一下。在高山滑雪场,“裸跑弟”一人爬进轮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鹰爸”从背后将这位可怜的孩子从六层楼高的坡顶一脚踹了下去,一直下滑到谷底远方。 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训练本身没错,但“我们不主张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训练”,姚英民强调,干预要注意方式方法。 进行非兴趣的训练对孩子也不太合适,孩子虽小,但也有思维和想法,过于强迫会影响其心理发育。通常对3岁前的孩子,早期干预训练应在游戏中完成,这样孩子的接受程度较高,训练效果较好。 2.训练模式有缺憾 孩子可能发展成脑瘫,摊到哪个家长身上都会心急担心,病急容易乱投医,看似成功的“裸跑弟”经验,让一些家长觉得我也可以照此去做,说不定孩子也能和“裸跑弟”一样恢复健康。 姚英民强调,虽然“裸跑弟”父亲认为对孩子的训练具有成效,但实际情况我们并不清楚,该模式也不能推广到其他的早产儿身上。每个孩子的天生体质各不相同,早期干预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差异化,比如这个孩子平衡能力差、那个孩子智力问题更突出,那干预内容就得有不同的侧重点。 质疑 社会经验丰富就能替代专业医生吗? “鹰爸”表示,利用自己当过7年教师的经验和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十几年经营企业的社会实践,经过研究和思索,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儿子情况的训练计划表,而孩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而专门在家做了全职太太,严格实施这个训练计划,并且“鹰爸”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每两周进行一次调整。 早期干预的计划是先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由家长确定孩子的治疗目标,治疗师提供指导,对小儿进行认知、语言、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外,并进行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 姚英民强调,家庭训练一定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我们不能确定“鹰爸”对孩子的训练制定是否有专业人员指导,但医学是复杂的,孩子哪方面不行,不是从外在观察就能看出来的,需要专业评估;训练计划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制定的。 -健康提醒 患儿须定期随访 调整训练计划 对孩子的干预训练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做随访,包括追踪检查、调整干预内容。随访参照儿童生长发育的轨迹、脑瘫的发生危险因素等。 开始随访的时间应在出院后7-10天,评估新生儿疾病恢复情况。之后在1岁以内每月1次,第2年视情况调整为每2-3个月1次,一直坚持到2-3岁,个别孩子需要追踪到学龄期。 具体追踪检查的内容包括:生长营养状态评估: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发育的指标,并对照正常年龄生长的情况;神经运动的生育状况评估,心智发展评测、眼力评估、听力评估等,并有计划地对家长指导培训,介绍儿童发育的基本知识,对患儿继续施行家庭早期干预。对有异常发育的患儿,按照神经发育学治疗法继续治疗。 |
GMT+8, 2025-5-3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