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义乌市工商系统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凝聚“精气神”,以打造狮子型团队形成“比赶超”,系统上下齐心协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亮点纷呈】 常规动作稳中有进 在注册登记方面,去年义乌新设内资主体41302户,同比增长20.87%,新设外资主体739户。截至年末,义乌市场主体总量达206066户,占全省5.5%。内资主体200842户,同比增长36.38%;外资经济主体5258户,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018户,占全国80%以上。 在商标注册方面,义乌注册商标总量达53464件,首次超越福建晋江,位列全国各县(市)榜首。商标注册总量连续3年增长20%以上,年均注册商标数超过8000件。 在案件查处方面,去年共查处各类案件2341起,罚没款2624.02万元。其中大要案843起,移送公安机关33起;食品案件191起,罚没款193.85万元;网络案件67起,罚没款114.4万元;外国自然人案件29起,罚没款108.79万元。 在消费维权方面,义乌开通了商场、超市消费维权直通车7家,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19家,试点微信及QQ网上纠纷调查处理平台。去年共接到各类申诉、举报、咨询26705件,其中申诉4644件、举报2636件、咨询1942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6.86万元。 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义乌市工商局把“个转企”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着力打造义乌市场主体升级版。全年共完成“个转企”7320家,超额完成了3年5000家的目标任务,完成数居全省各县(市)第一,有力推进了市场主体结构优化。 同时,义乌还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出了实缴改认缴、先照后证、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举措,改革力度全省最大;证照审批内资两个工作日、外资3个工作日办结,审批时效全国最快。商改以来,义乌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767户,同比增长了51.7%。 随着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纵深推进,义乌市工商局以最大限度释放主体活力为工作取向,勇于突破,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型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登记模式,独创登记全国首家商品采购公司,实现了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的无障碍准入。在此基础上,以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规范化为导向,以主体资质审查、外贸行为监管、体制机制完善为重点,出台了工商监管办法17条,对接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监管需求。 【新年目标】 开创监管服务新格局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义乌工商机构改革、体制调整和职能转变的开局之年。义乌市工商局将按照“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工作标准,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努力开创市场监管服务工作新格局。 首先是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着力打造宽松和谐的准入环境。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自主认缴、先照后证、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年检备案、限时办结、异常名录公示等系列改革举措;打造网上虚拟场景服务大厅,探索办理“电子执照”,变窗口服务为网上服务,实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 其次是以转型升级为指引,着力打造繁荣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个转企”工作,做大“个转企”动态培育库,引导更多个体户升级为企业,争取全年完成数全省县级市第一;以争创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完善商标战略实施机制,强力推进品牌培育发展;优化小商品城市场信用评价模块,在引入消费者、采购商线下评价模块的基础上,年内实现和“义乌购”平台无缝对接,征集线上消费者、采购商评价信息,使信用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公正。 第三是以保障民生为宗旨,着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学、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稳固推进12315“五进”工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推广微信、QQ等消费投诉调查处理新平台,积极完善基层网络建设。 【部门声音】 昂首迎接全新的挑战 “回顾工商发展历程,我们登记了全省第一本港澳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商标数据库,发布了全国第一个市场信用指数,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近年来共有10项工作取得全国第一,6项工作全省领先,彰显了义乌工商人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义乌市工商局局长邱增法表示,虽然体制面临改革,机构面临调整,职能面临整合,但是工商人的工作执着不会削弱,系统凝聚不会降低,创新勇气不会缺失,一定会以昂扬姿态迎接全新挑战。 |
GMT+8, 2025-11-3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