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雅留村浮雕再现《雍正耕织图》

2014-6-6 15:41

摘要: “耕织图”取材民间耕作题材,后作为宫廷画的一个特定题材始于南宋。尔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以皇室的名义摹绘或修订“耕织图”成为惯例,以示重视农桑。《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令宫廷画工精心绘制的,集前朝之 ...
雅留村浮雕再现《雍正耕织图》_MLSEE.COM
      “耕织图”取材民间耕作题材,后作为宫廷画的一个特定题材始于南宋。尔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以皇室的名义摹绘或修订“耕织图”成为惯例,以示重视农桑。《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令宫廷画工精心绘制的,集前朝之大成。

  在义乌城西雅留村清末古民居楼下厅,厢房窗棱上的刻花极其精致,其场景、画面、图案,都与雍正耕织图极其相似。这一组廿四幅雕工精细的浮雕窗板,因为与《雍正耕织图》高度相似,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倾所有建老宅 浮雕极其精美

  雅留村位于义乌城西街道,村中现存有多处古建筑,楼下厅便是其中之一,约建于清末,至今130多年。历经岁月沧桑,如今的楼下厅显得有些破败。何必会的父亲就是这座老宅的主人,至今老人和老伴仍住在这里。

  “房子改变了很多,但还是可以看得出它的精致。房梁上的牛腿都是很费工时的,那组窗棱浮雕就更加了。”何必会说。这一组廿四幅浮雕窗板都是一楼厢房的,虽然有的浮雕有些风化,有的轻微破损,但图案清晰可见。整幢房子的雕工都非常精细,大到屋顶窗户的花纹,小到人物的表情、头发丝,都清晰可见。即便是从工艺来说,也是很难得的。

  建造这座老宅的正是何必会家族的太公。根据家谱记载,这位太公叫何汝森,是太学生,在世36年。据家中流传下来的说法,当时太公建造这所房子也是倾其所有。据说,当时何汝森在杭州找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算命先生看相,先生告诉他,他命中有劫数,需要破财消灾,否则活不过36岁。何汝森回乡之后,便倾其所有找人建造了这所新房子,虽然不是大户人家,却也巧妙精致。这幢房子前后大约花费了3年时间建造,但建成不久,何汝森便过世了。当时有人说,造房子其实并不能算破财,毕竟这仍然是自己的家产。如今看来,这也是何汝森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描绘田园风情

  耕织图故事多

  《雍正耕织图》是故宫博物院珍贵藏品,2006年曾对外展示。何必会正是在这次展示中看到了它,并第一时间联想起了自家老宅的浮雕。何必会说,这所老宅曾有“义乌出西关第一宅”的名号,很多人都慕名前来看那些精细的雕工。由于历史原因,关于老宅更多的信息并没有留下来,窗板雕花的历史渊源也一直是个谜。曾有人说这描画的是三十六行,却无从考证。何必会看到展出的《雍正耕织图》,心中很是吃惊,赶紧与自家窗板上的雕刻一一对照,竟发现24块窗板浮雕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同相似的对应,着实令他兴奋。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令宫廷画工精心绘制的。这套耕织图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23幅,织图23幅。全图通过一幅幅生产劳动的画面,真实反映了当时耕织生产的全部过程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图中的人物虽然都是庶民打扮,却服饰花色不同,妇女发型梳髻各异,充分体现了清初的时代特征。在细腻传神地描绘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的同时,注重了对村落风景的刻画和风土人情的渲染。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劳动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宛如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情画卷。

  据传,《雍正耕织图》的出现,有一段隐情。康熙皇帝在位时,诸皇子夺储之争越演越烈。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跟康熙外出巡幸的机会比较多,对康熙帝的喜好比较了解康熙一生重视农耕,亲自指导绘制《御制耕织图》,并亲笔作序,为每幅画题诗。雍亲王善于揣摩父皇的心意,为投父皇所好,特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耕织图》进献康熙。康熙自然龙颜大悦,对雍亲王平添不少好感。

 雅留村浮雕再现《雍正耕织图》_MLSEE.COM
 对照吻合度高

  改细节切实际

  拿着《雍正耕织图》的图样,对照窗板浮雕,几乎可以找出所有窗板对应的画,有的甚至非常吻合。何必会说,有资料显示,《雍正耕织图》中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均为胤禛及其福晋等人的肖像。这在历代的“耕织图”中也是仅见的。胤禛命工绘制此图,并将贵为皇子的自己及家人绘成辛苦劳作的农夫、蚕妇状,是为了迎合其父康熙特重农桑的心理,也体现了一种男耕女织的传统风情。而窗板上主要人物在身形、装饰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是同一人,且其服饰等细节也遵循了《雍正耕织图》中的细节。比如“耕”图中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农夫的姿态神情都非常吻合。

  当然,遵循《雍正耕织图》的窗板浮雕,也并不是与之一模一样的。经过对照,何必会发现,窗板上的浮雕更符合当时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根据季节不同,在农耕、织丝时节的背景也有所差异,有的树叶落尽,有的树上有几片小叶子,有的则枝繁叶茂,这都非常符合实际情况。而在《雍正耕织图》中,房屋都是茅草顶,而窗板浮雕中房屋更加细致,屋顶都有了瓦的花纹,走廊、窗户等细节也有很精细的雕花。这些都是当时这一带房子的特点。另外,在“拜蚕神”图中,蚕神变成了蚕神娘娘,“这与我们义乌这边的习俗比较吻合”。

  何必会说,南方一幢普普通通的民居有这样精巧的雕刻不容易。窗板浮雕雕工精细,又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耕织生活的认同与向往,也足见当时主人与工匠的心思巧妙和工艺精湛。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亮相义乌  纸载春秋 百年回响 从地契收藏看义乌契约精神  从一场球赛看溪干村的乡村蝶变  临床技能大比拼  “兵支书”冯泽权:扎根乡土 诠释军人担当  

义乌网

GMT+8, 2025-8-2 18: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