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本应是个美丽的地方,绿树环绕,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承载了沿岸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但不知何时起,这里蚊蝇成灾,臭气熏天,人人捂鼻而过,成为公众的困扰。” “赤塘溪也和市域内其他溪流一样,由清澈见底变得浑浊不堪,由水草丰美变得蚊蝇成群,由澹澹清风变得臭味扑鼻。”…… 翻开本报二版的“来自溪河的水情报告”栏目,可以发现我市的每一条河流都经历了由清到黑、由美到丑的变化。义乌有山有水有河网,生态立市的资本非常雄厚,但义乌离生态越来越远。治水工作势在必行,志在必胜。 自去年年中以来,我市吹响了全民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集结号。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全市各部门、镇街、工业区全面发动,联合开展“五水共治”大会战,形成破竹之势。 五水共治,竖起治污大拇指 如果将五水共治比喻作人的五个手指头,那治污水就是大拇指,是重点。因为从社会反映看,市民对污水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深恶痛绝;从实际操作看,治理污水,最能带动全局工作、最能见成效。治好了污水,市民才会竖起大拇指。 省委书记夏宝龙到金华调研指导“五水共治”工作时,要求全省上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奋力投身“五水共治”,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 水是生产之机,几乎所有的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水体水质。污染在水里,但根源还在岸上。 2月7日,新春上班第一天,我市各级河段长就到各自联系负责河段开展巡查,研究完善“一溪一策”、“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带头清理打捞河面废弃漂浮物。通过巡河问计,掀起马年“五水共治”新高潮。 过去一年以来,我市铁腕推进河道清淤、企业污染防治提升、工业转型升级等水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治理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河道清理整治。“去年几次‘碧剑’行动,针对制砂、洗车、洗衣洗浴、美容美发等污染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市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表示。 采访中,市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多次强调:“马年以来我市开展的‘碧剑’6号和7号行动,在‘治污水、促转型’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碧剑’6号主要针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工艺品、水晶水钻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碧剑’7号排查了我市非工业功能区范围内的‘三无’作坊。这两次行动的目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废渣,这‘三害’是环境的天敌,而这两次行动专门针对目标行业中将‘三害’违法直排、偷漏排的‘三无’小作坊,可以说是真正直击了水污染的重要根源。” “近一年没回来,南江的变化真大。”近日,返乡过暑假的画坞坑村人吴先生发现,以前在江边能看见的洗砂场现在全部不见了,河道边的几个排污口不见了踪影,河面上的垃圾也被捞走,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不定时巡查……吴先生说他又能像小时候一样在南江里游泳了。 五水共治 握起水环境组合拳 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在治污首当其冲的带领下,同时还要做好防洪水、保供水、排涝水、抓节水四项工作,才能五指成拳,势如破竹,治出义乌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防洪水,重点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内容;保供水,重点保障开源、引调、提升等工作;排捞水,重点巩固强库堤、疏通道,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抓节水,在推进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的基础上调动全民节水的积极性。”市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简要介绍了其余“四水”的组合工作。 据了解,目前我市在防洪排涝方面,通过义乌江综合治理工程,打造了城市内河循环系统,力争形成城市水系贯通联网格局,要求今年内实现设计洪水标准内的居民小区百分之百不浸水,城市重要路段不积水。在保供水和抓节水方面,我市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推进农村自来水“一户一表”管网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GMT+8, 2025-11-5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