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局发布了一份有关上半年义乌流动人口数据分析的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中提及的多组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市流动人口量减质提,实现了流动人口素质和经济转型升级双提升。 企业转型升级是主基调 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人才是企业发展和转型的主要素之一,也是我市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支撑。 位于北苑街道的浙江宝娜斯袜业有限公司,从去年下半年起推出了“全品类贴身衣物一站式购物体验”的商业模式。公司成立专业研发团队,加强产品设计研发,提高品牌号召力。正因如此,“宝娜斯袜业”也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稳步提高整体实力。 面对新形势,许多企业主已经认识到,必须把企业发展和尊重人才等同起来,建立一套适合人才发展的制度,塑造尊才爱才的企业文化,把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技术交流和生活圈子营造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品牌设计、科技创新、机器换人、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等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据统计,我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新产品产值率为26.6%,劳动生产率从去年同期的4.7万元/人提高到现在的5.2万元/人。 筑巢引凤聚人才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投资、资源带动型向创新、科技驱动型转变。我市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才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巨大。 人才是生产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的主力军。对此,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力实施“义乌英才”计划,重点引进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引才政策的奖励力度和扶持标准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引才政策体系;着力打造以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博士专家联谊会、人才之家为核心的服务交流体系,为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住房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为申报“义乌英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全程服务。 依托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围绕国际贸易大产业链,着力提升实体市场,打造电子商务、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会展等产业,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同比新增的17026名高学历流动人口中,在上述这些产业中就业的人数达到了16678人,占新增高学历流动人口的97%以上。同时,由于国际电子商务园、B型保税区、国际陆港城市等大规模的新经济体产生,也吸纳了更多中高端人才来义乌就业、创业。 高学历人口带来新形态 从法国留学回国后,河北姑娘刘思吟便与外籍丈夫来到义乌闯荡。2011年,刘思吟在义乌注册了一家贸易商行,从事服装贸易出口。“当时身边不少朋友都说义乌发展环境优,可以试一试。”刘思吟说,对于选择在何处发展,两人果断排除去往北上广等诸多大城市,直奔义乌。 提及对义乌这座城市的感觉,刘思吟表示,很享受在这儿工作生活,从来没有背井离乡的感觉。“义乌出台的各种政策都很好,而且贸易采购、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货代公司、现代金融等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刘思吟说,凭借当地浓厚的贸易氛围,并通过自身努力,她的贸易商行迎来了一拨拨法国客人。 据了解,当前我市拥有外贸进出口权企业5084家,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488户,国际货代企业100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8000多家涉外主体围绕市场开展外贸出口代理及相关服务业务,一大批高学历人才进入这些公司,为其增添动力。 据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市流动人口在册数1160709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764人,减幅0.41%。然而,高学历流动人口同比增幅较大:博士19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87.76%;硕士研究生36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80.62%;本科18018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8.34%;大专4203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8.38%。 |
GMT+8, 2025-7-6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