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着儿子去看外婆,回来临近公交站的时候公交车来了,急得我赶紧抱起儿子准备跑。可是要过马路,来往的车子太多了,真怕司机就这么走了,但是司机一直停着等我上车,等我到家就下雨了,真是要谢谢恒风355路的司机师傅……谢谢,谢谢!”
这是上周末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条被转发微信。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触动很多人的心弦。 如果说公交车是城市的移动风景线,是展示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那么,公交车驾驶员便是这个窗口中的重要一员。从穿着到言谈举止,只要在路上,他 们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这几年,类似“公交车不等人”、“驾驶员言语粗暴甚至动粗”的新闻并不鲜见,而在这位355路司机师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 是正能量,值得点赞。 有时,等待也是一种文明。尤其当这种等待被纳入社会秩序范畴时,它便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 随着物质生活的持续提高以及城市人口的膨胀,我们身边需要“等待”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去银行存取款要取号等待,去医院看病要凭号等待,行至十字路口遇到红灯要等待……从某种角度来说,等待就是大家都要经历一个相对公正的程序和过程。 当然,这种等待更多靠的还是个人自觉行为。就拿路上的车子和行人来说,红绿灯前,有驾驶员无视前面一长溜正排队通行的车子强行“加塞”,有行人 对红灯熟视无睹从车流中穿行斑马线……从插队闯红灯到公交车等人,从不等到学会等,不仅仅是分秒的时间差距,还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座城的素质和文明差距。 开车也好,购物办事也好,如果大家都不来遵守“等”这种秩序,那就只会添乱。等待是一个良好环境的文明基石,当前,我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商城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等待。 |
GMT+8, 2025-7-8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