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对双林佛教文化历史的深度挖掘研究,这是一次从传统文化中寻觅当代价值的思想交流碰撞,这更是一次总结提炼义乌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加快推进义乌文化建设的生动探索实践。
6月21日、22日,义乌双林佛教文化历史与当代价值研讨会在美丽的幸福湖畔举行,数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结合各自研究的专 业特长,对“双林佛教文化历史与当代价值”这一命题进行深刻阐释与剖析,为今后义乌更好地保护开发双林佛教文化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 双林文化 是综合性的佛教文化形态 双林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探究与思考从未停止。何谓双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魏道儒对此作了精辟概括。他说,义乌双林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特点鲜明的重要一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寺院文化、僧团文化和居士文化 三者有机统一的综合性佛教文化形态。如今,内涵丰富的双林文化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持续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吸引力。本着服务现实、面向未来、古为今用的原 则,在全面深刻理解双林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双林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双林文化的精华,促进双林文化成为密切人际关系,提高道德修养,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 文化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 义乌精神与傅大士 “三教融合”思想一脉相承 作为双林文化的核心内容,傅大士“三教融合”思想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认 为,“三教融合”思想是伟大的思想,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它的包容性上,这恰恰是义乌核心要素。义乌国际化程度很高,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和 本土文化的关系,一定要学习傅大士的先进文化思想,要主张互相包容。“义乌的商业文化是和谐的,双林的佛教文化也是和谐的,为什么和谐,就是相互对话,傅 大士强调‘三教融合’,正体现了对话的一种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表示。 加强双林寺遗址保护刻不容缓 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应用于实践,通过此次实地参观考察双林寺,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加强双林寺遗址保护与开发刻不容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文化 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杜金鹏为此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第一,要加强对双林寺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扩大调查的地域范围,并对有关遗迹进行系统发 掘;第二,要立即着手开展双林寺遗址保护工作,遗址目前一直被淹没于水库当中,这既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更不利于文物的利用,建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保护规 划和保护方案,尽早实施;第三,要将双林寺遗址尽快逐级升格为省保和国保单位,启动创建独具特色的佛教考古遗址国家公园。 两天的论坛时间虽然短暂却内容丰富,不仅深入探讨了双林文化的性质、作用、内涵等,还对义乌商业文化思想、义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进行了新 的诠释,提出了新的观点。正如市政协主席宋英豪所说,这次论坛是双林佛教文化研究一个新的开始,要继续把这项研究推进下去,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GMT+8, 2025-5-3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