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脱离实践、素质降低、不屑高端设计、统筹困难、疲于奔命、被动媚俗~可能广大的设计师时不时也能遇到这样的一些困境,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面临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的到来,建筑及建筑室内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可谓责任重大,而中国更需要大批有责任的、务实的绿色研究者。面临这这六大问题,广大的设计师也应该从自己出发,努力寻求自我的突破。 困境一:学院派设计师避世不出理论脱离实践 为了满足国内建设大发展的情形、再加上高校改革,国内许多大专院校无论有无师资都会开设市场较为热门专业,并且盲目的扩大招生。建筑领域亦不例外,各类社会力量办学、专业技术中专、甚至电脑培训班也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试想短短的一年半载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对于建筑、对于艺术、对于文化能够理解多少呢?然而就在这短短的10年间建筑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就急剧的膨胀起来了,设计市场进入了混乱而无序的竞争时期!这其中也不乏素质较低、缺乏应有职业道德、缺乏学术素养与探索精神的基层设计师,在市场竞争中他们降低了设计师应有的价值,盲目的追名逐利、浮浅的媚俗追逐时尚、甚至推波助澜加入了误导消费的行列。这种情况在家居装修领域尤为严重,为了提取所谓商业提成而大力向甲方推销所谓新型材料的设计人员比比皆是,为了利益而推销新材料的干劲巨大成果也可谓“斐然”!他们应该对于目前建筑及装饰项目低级趣味以及高档材料堆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承担一定的责任! 高端设计领域的设计师、资深大师和行业领军人物高高在上,苟安于自己的地位和以往成果,对于即将到来的变革并未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一点可以反映在:中国近几年引入了大量高端的建筑领域的设计,这些设计在享受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的同时并未起到合理诱导国内建筑节能改革的作用,相反却引发了新一轮各地奢华建筑建设的浪潮,这对于中国当前的生态形式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作用。作为行业的高端,大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世界各地进行考察,他们具有高深的文化与学术造诣而且多半经济非常宽裕。小设计看不上,大设计又不能发挥自己的权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的建议,致使中国建筑及装饰设计进入两个错误而且极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在绿色设计面前无所适从,为全民性资源浪费而埋单;另一面是各级地方政府“未富先奢”的花费巨大代价引进仍需花巨大代价进行维护的花瓶般的事物 困境四:中国建筑类设计专业分散、项目设计不连贯造成的统筹困难 在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可能就是一名能工巧匠!而中国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非别立科,甚至家具设计被归到了工业设计中!这种人才培养结构造成了国内建筑设计领域设计不连贯的弊端。建筑设计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手给了室内设计师,而室内家具体系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这种设计接力棒体系不利于内外一体化设计的优秀建筑室内作品的问世,这就是中国始终不能在标志性建筑设计中夺标的一个原因。 困境五:一线设计师疲于奔命 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GDP连续20年持续高速的膨胀,国内建筑及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发展;各地建设项目的蓬勃进行,新开建筑项目层出不穷,中国俨然成为一个火热而巨大的工地!建筑领域设计师在迎来大发展大机遇的同时面临工作量增大的压力。设计业务的增加使得多数设计工作者终日疲于奔命,对建筑领域的设计过程逐渐陷入“思想贫乏”的工作状态,致使专业研究的深度、广度大打折扣,相互雷同的毫无风格的项目工程累累皆是!难怪国外设计界的朋友会说“中国设计师在春风中丧失了风格”! 经济的腾飞,短期内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造就出成千上万的所谓“先富起来的人”,这些新兴的富人并不乏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是在这一人群中,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并不都同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内在的品味成正比。然而,正这一人群却越来越成为了新兴市场投资与建设的中坚力量、设计师需要服务的对象!十年艰苦、一朝登天,他们拥有极强的支配意识,往往在工程方案设计中要求设计师遵从自己的意愿!因此,在这个特定的市场阶段,绝大多数建设项目都具有浓烈的“甲方意志痕迹”、不论这种意识的品味是个什么层次都会通过设计师之手付诸实施。大量的缺乏科学论证、文化艺术品味、盲目奢华堆积的建筑及装饰项目便如雨后春笋般的片及中国的大街小巷了。
|
GMT+8, 2025-5-2 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