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坛村,冯雪峰和冯志祥两位名人的长征精神,经过百年洗礼,依然薪火相传。且听我为大家介绍他们的红色故事……”初秋时节,赤岸镇神坛村雪峰讲堂座无虚席,专业讲解员冯小花为前来游玩的游客热情讲解村庄的历史故事。窗外,树上的嫩芽点点蔓延至墙角,似将遥远的历史缠绕至无尽的未来。 对于冯小花而言,神坛村不仅是自己的家乡,更是红色根脉所在。 “过去,神坛村一直默默无闻,仿佛被人遗忘的世外桃源,村民们对村庄历史一知半解。”冯小花说,近年来,随着雪峰文学小镇的建设,一系列红色印记结合进了新的建筑中,雪峰邮局、湖畔诗社、红星露天广场、红色餐厅等20余处红色建筑拔地而起,村民们逐渐对村庄的历史故事耳熟能详。 冯小花的父亲冯潮忠是冯雪峰的亲侄子,多年来,冯潮忠积极传承雪峰精神,为游客讲解村庄故事,身体力行地充实村民以及游客的精神生活。如今,冯潮忠年事已高,冯小花则代替父亲,将这份责任延续了下来。 雪峰文学小镇的建设,带火了神坛村的旅游经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来冯雪峰故居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神坛村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潮。每天,冯小花都会在冯雪峰故居门口迎接八方来客,为他们讲解冯雪峰的故事。来客中,有各所学校组织的学生团体,有各家企业组织的员工团体,还有从周边县市赶来参观的党组织。 “我们组织了一批小小解说员,参与到游客接待与解说的工作中来,这不仅锻炼了本地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解说技能,更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冯小花说。 “游客多了,我们小店的生意也更好了。”神坛村村口小卖部店主冯建新说。一个上午,前来小卖部买饮料、零食的游客络绎不绝。冯建新介绍,他家的店开了三四年,以前店里的生意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自从村内发展红色旅游,并统一安排外立面改造后,村庄环境有了大幅提升,小卖部的收入也增加了许多。冯建新说,他父母分别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平时需要靠吃药物维持,收入的增加缓解了一家人的经济压力,这让他父母特别欣慰。 “我刚买了一些莲子,很甜,很好吃。”来自苏溪镇的陈大伯边吃着从村口买的莲子,边对神坛村的美食与景色赞不绝口。陈大伯说,这是他第一次带全家人来神坛村玩,希望通过学习雪峰精神,激励晚辈们更加努力奋进。 黑瓦白墙的村中民房,隔溪相望的广阔水田,拔地而起的红色建筑……放眼望去,古树、山坡、溪流、老屋,老旧的村庄历史印记挥之不去。每到傍晚,村内的广场上,戏剧、电影等节目轮番上演;雪峰讲堂内,村民们静心翻书阅读,充实精神世界;村道上,父亲扶着孩子学骑自行车,一步两步三步,共享家庭的幸福。神坛,这个红色小村庄,正逐渐焕发新的活力。 |
GMT+8, 2025-7-31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