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某权威媒体上看到过一篇有关“厕所革命”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时针拨回到1932年。面对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的中国,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各界人士发出征稿函,鲁迅、林语堂、胡适等140余位国人,发表了244个“梦想”。其中,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的话,最为简短有力:“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反观这句略显不雅的话背后,是言者对国强民富的追求和渴望。从某种程度而言,厕所是文明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穿越80多年的历史岁月,如今的中国,抽水马桶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标配”。 俗话说“人有三急”,其中“内急”排首位。作为人们生活的日常行为之一,如厕也被称为“天大的小事”。“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15年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在全国开展,曾一度让人头痛的如厕难等老大难问题正在逐一被解决。敢为人先的义乌,也是全力以赴。 从“一个坑”到“一道景”的升级 “现在的公共厕所很高级,不仅干净无味,还有热水洗手,有WiFi,能充电,刷脸取纸巾擦手……”11月2日,家住北苑的楼女士领着母亲一起来逛森博会,出来后母亲想“方便”,便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找到梅湖春晓公厕。 楼女士回忆说,二十几年前,还在上学的她和父母一起到城里看义博会的表演,出门前,母亲特意交待了好几次,让她少喝水,免得到时找不到厕所被憋哭。 “以前城区的公共厕所不多,也很简单,门口两边分别写着‘男’‘女’,门口进去各一个坑,后来条件好起来了,有专人打理,不过要收费,一次五毛或是一块……”说到公厕这个话题,楼女士的母亲颇为感慨,“义乌发展真快,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各种服务也越来越便民,上个厕所,里面一应俱全,还免费,真当好!” 为了让“方便”更方便,多年来,义乌在按需增加公厕供应的同时,加强“硬件”改造,并导入更多人性化服务和其他附加服务。以梅湖春晓公厕为例,除了上述提到的配置外,大厅内还设置了休息椅子、药品提供等便民服务,在公厕男女区分别设有各具特色的影像展陈等等。其简洁大方的外观风格与江滨绿廊风景融为一体,成为义乌江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面子”到“里子”的变革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市民对城市公厕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有个解决“内急”的场所上升为“容易找、环境优、设施齐”。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行城市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五化行动”,即城市公共厕所的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和规范化。作为主要职能部门,义乌市环境集团在不断完善和升级公厕硬件设施的同时,还在便民服务上下足功夫。 手机充电器、人脸识别取纸机、智能除臭净味机、便民服务柜、热水小厨宝……近段时间,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城区的一些公厕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刚连续接了好几个电话,手机只剩百分之三的电,还有一个重要电话没回,没想到厕所里竟然有充电器,解了燃眉之急。”正在绣湖公园公厕内给手机充电的王先生有感而发。 整洁明亮、设第三卫生间、能充电、有WiFi;刷脸取纸、厕位智能引导、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如今在义乌城区,大多公厕不仅“气质”大变,还“科技感”十足。“这个人脸识别取纸机应该是刚装上去不久的,很合理,既满足了需求,又避免浪费。”家住长春三区的吴女士对小区附近的公厕赞不绝口。 据了解,今年市环境集团预计建设改造“五化”公厕25座,截至目前已完成验收21座。这其中,有11座公厕安装了手机充电器,大部分公厕配备了热水器、智能除臭净味机,有7座公厕安装了人脸识别取纸机等现代化服务设施。 |
GMT+8, 2025-7-29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