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的求职者在简历中都增加了“薪资期望值”这一项,有些企业统一的求职登记表上通常也有此栏,但具体如何谈“薪”却是很多求职者不知所措甚至不愿面对的。 简历是求职的第一步,但简历的目的只在于获得一个面试机会,这个时候加进去薪资,其实不会获得实际的谈“薪”效果,反而可能会缩减你的面试机会。毕竟,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薪资并不是求职中唯一和主要的诉求,所以一份简历大可以不设期望薪资的项目。 谈“薪”之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除了了解普遍行情及自己的底线,关键在于了解自己为对方创造多大的价值。薪资虽需满足自己的期望,但谈“薪”却需转换到企业的角度。站在自我角度只会单纯地顾念到自己的期望,站在企业的角度却需考虑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比如销售职位,销售产品数量都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设计职位,一个月能完成多少件作品也是可以量化的。工作量以及创造的价值出来了,薪水也就不谈自知了。 也因为谈“薪”需要建立在评估你本身的实际价值的基础上,所以第一次面试,招聘方尚不了解你的能力水平,贸然提出自己的薪水要求,只会引起反感。一般来说,谈“薪”时机选择应该在二次三次面试,对方有了招聘意向,而你也有了选择意向的时候。 在谈“薪”策略上,提薪资的时候,可以告诉对方自己前一份工作的内容及薪资,这是自我对薪资的有力暗示。另外,明确地告诉他你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你可以不关注当前的薪资,但可以礼貌询问这个薪资未来的发展空间。当对方主动问起薪资,你也可以说相信公司在薪资方面有一个规范的制度,自己按照公司标准即可。 在求职者中,存在谈薪时一次一个价的情况。一些求职者最初没有写下薪资期望值,只是跟招聘人员随口说了一下,等进入到第二轮、第三轮面试后,因为感觉用人单位对自己满意度颇高,于是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在这种心态下,有的求职者开始“跳价”。事实上,招聘人员通常会在面试中作笔录,如果求职者“跳价”, 招聘工作人员心里很清楚,会认为求职者在把职业当作生意来谈,对其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一定要放平心态,当初谈及的薪资期望值肯定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因为你不可能开出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薪资,既然能够接受,那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进入公司后,用业绩来向老板证明你的实力和价值,加薪自然指日可待。 虽然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大家对薪资更为关注,但如果大家把关注的点聚焦于自己能为对方创造多大价值,谈“薪”效果会比预想得好很多。 |
GMT+8, 2025-5-2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