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常见病,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疑难病症。找一味良方,寻一种疗法,是患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去年7月,义乌周氏骨质增生诊疗法被列入第八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此诊疗法有何文化传承,将如何创新发展?本期我们来到佛堂镇大成路“义乌市德松中药颈腰椎骨质增生研究所”,一起感受中药疗法的独特魅力。 补“虚”“通”络之论,承自中医古学 骨质增生在中医学领域又称“骨痹症”,属于“痹证”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皆有阐述。《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济生方》谓:“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证治准绳》称之谓:“有风、有寒、有湿、有闪挫,有瘀血气滞,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颈椎骨质增生中医临证心得》一文,于2011年底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内,后又被《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全文转载。文章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义乌周氏骨质增生诊疗法传承人周德松三十余年(截至当年)颈椎骨质增生临证的心得。 “凡病不外阴阳失调,其治则亦不外乎‘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其治疗有虚实之别。虚者多以肝肾亏虚为主;实者多以风寒湿热等外邪痹阻经络为主。该病之治疗不仅要辨虚实,更要辨阴阳变化之缓急……”文中,周德松对骨质增生的病因追根究底:一是肝肾亏“虚”。肝肾精血不足,肾精亏虚,骨萎筋弱,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二是脉络受“阻”。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或因跌打损伤,经络受损,瘀血内停。 结合病因,通过补“虚”和疏“通”对症下药,实现阴阳平衡。周德松提出,在中药疗法上:一则“补”。在临证中常选用补骨脂、沙苑子、菟丝子、附子、肉桂之辈温补肾之阳;同时予以楮实子、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酸枣仁、五味子、芍药之辈滋养肝肾之阴(基础药对)。补肝肾调至阴阳平衡,日久其病自除,此为“缓则治其本”。二则“通”。以虫类通络和辛润通络两法并用。虫类通络以蕲蛇头、地鳖虫、蜈蚣、山甲、地龙等为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辛润通络以斑叶兰、当归、葛根、血竭、桃仁、红花、赤芍、鸡血藤、丝瓜络等为主。同时以辨寒热为要,因人而异,随症加减。以“通”络之方,日久则邪毒得祛,络脉得通,诸症自消,阴阳之平衡亦随之而复,此为“急则治其标”。 中药疗法除了须对症下药外,还要选择品质好的中药材,方能保证其疗效。“为了采集好的中药材,我已经走遍了义乌境内以及附近地区的所有山头。”周德松至今还留着当年采药用的木质饭盒,他认为作为一名好中医,必须要学会辨识中药材,“对收购的药材,要会分辨产地、生长的土质、气候等,这些都会影响中药的疗效。比如,‘毛防风’以内蒙古地区最好;川贝以四川地区的为佳;我们浙江的道地药材很多,但其中以‘浙八味’最为有名。” 药方代代口授,创新药丸广流传 义乌骨质增生诊疗法传承自中医药学,讲究望闻问切。“先看来者的脸色、指甲、舌苔,再听声音、号脉……通过一系列中医传统的诊疗方法来辨清虚实和阴阳变化之缓急,才能对症开方。”周德松介绍。 他珍藏着几个中医药方,都是经过不断验证,代代相传下来的。其中有一个专治骨质增生的药方,更是被视若珍宝,“这是我师傅在病床前口传给我的。他们家世代从医,这个药方经过几代人的验证,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特别不易。”周德松说。 在药馆里,并列排着四组药柜,年份、款式各不相同,特别醒目。“这些都是我师父家祖辈相传的,最前面的这个柜子颜色最深,拉环前还嵌着铜钱,连我师父都不知道到底有几百年了。”周德松介绍,这四组柜子一排比一排高,也是寓意着后辈一代更比一代好。 2010年12月底,义乌市德松中药颈腰椎骨质增生研究所成立。从此,周德松更加潜心研究骨质增生诊疗法,访名医、读典著、集民方、以身试药,不断提升中药疗法疗效。 “全国各地约1.6万位门诊病人、驻义经商的韩国、巴西、埃及、南非、巴基斯坦等国50多位门诊患者诊疗中,治愈率达70%,总有效率达95%以上。”在第八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公示项目简介里这样写道。 为了传承发展中药疗法,周德松不遗余力,“我有甄别地收了30多个徒弟,将平生所学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徒弟里浙江省内比较多,外省的也有。学成之后,他们大多在各地开药铺医馆,继续传承中药疗法。”周德松的小儿子在药铺里长大,耳濡目染,从小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年,他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立志将代代相传的中药疗法发扬光大。 |
GMT+8, 2025-5-10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