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的版图中,一路向西便可邂逅义乌最大的人工湖——岩口湖。她被誉为义乌版“小千岛湖”,湖区小岛屿一个接一个,远山如黛,碧波万顷。3月下旬,在上溪镇举办的“岩口湖风光摄影展”上,义乌摄影师斯延平历时十二年精心创作的岩口湖风光摄影组照格外惊艳。“想不到我们天天看到的岩口湖,竟然这么美!”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的家乡风光摄影作品,周边村庄的村民无不啧啧称赞。 “镜”由心生 定格岩口湖四季 从1993年有了第一台凤凰205相机开始,斯延平就迷上了摄影,自己摸索操作快门、光圈。1995年,他加入了义乌市摄影家协会,从此一发不可收,买美能达、尼康、富士,换数码产品;拍街头,拍活动,拍比赛,乐此不疲。 斯延平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义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酷爱用镜头讲故事。少小离家,中年返乡的他,更是多了一份“诗与远方”的情愫。于是,他将手中的镜头对准家门口的岩口湖,一拍就是十二年。 在此次岩口湖风光摄影展上,作为主创摄影师的他,特选出“春夏秋冬”系列、生态和自然环境系列等四十五幅作品参展。画面或静怡可人,或引人沉思,或自然生动…… 影像故事 讲述十二年轮转 在斯延平的记忆里,岩口湖还是小时候的模样。那时,湖上有渡轮,回家都要坐船,从湖这边到家那头,坐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从前,他并没察觉岩口湖的美。后来外出工作创业,再回家乡时,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拍摄心中的岩口湖。这一拍就是十二年。从春日的紫荆烂漫到夏日的星空浩瀚,从秋日的金黄满枝到冬日的白雪皑皑,他走过了岩口湖的每一个角落,记录了一万多张动人的影像。 这个过程有心酸,有喜悦,有陪伴,但更多的是独步探寻。2021年2月,岩口湖的库尾(金傅宅区域)恰逢枯水期,大片的“沼泽”(塘泥)上长出嫩嫩的草。为了拍几只欢快的野鸭,斯延平蹲在青草上,守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感觉脚有凉意,他才发现自己已陷入塘泥中动弹不得。许久,他才拔出脚,慢慢地掏出鞋子,完全一副“泥人”模样,很是狼狈。他心里却美美的,因为野鸭的画面抓到了。 摄影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有时天气预报看着很好,等到了却发现一片白雾,什么也看不见,结果又空跑一趟。为了拍风雨雷电时岩口湖的自然景观,斯延平也吃了不少苦头。2017年7月的一天,他在岩口湖大坝的东侧山头,准备拍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哪曾想,那风雨来得如此之快,顷刻间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数十秒间,他被浇得全身尽湿。 用斯延平的话说,拍片总归是喜悦的、兴奋的,哪怕经历一次次挫折,也一定有惊喜在等着你。“我还会继续以岩口湖为中心,拍‘她’相关的溪,拍‘她’周边的村庄,拍‘她’所有的故事。”斯延平告诉记者。 |
GMT+8, 2025-5-14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