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我们不囿于眼前的一方天地,可于时光中漫步,可在宇宙中翱翔。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值此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图书馆之夜”,感受新型的公共阅读空间,采访读书人,了解不同人群的阅读人生。愿您也能从中领略到一丝阅读的魅力,拿起书来,阅读吧,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傅健:以书为伴,享受书香生活 “我每天坚持读书两个小时,读书、藏书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义乌地方志专家傅健藏书已经40多年,家中藏书数千本。时至今日,他仍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以书为伴,享受书香生活。 热爱阅读,热爱藏书,是傅健从中学时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爱好。当年在义乌二中上高一的他,在学校旁的新华书店看到了《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两套书。“这两套书采用故事的方式,讲述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加深了我对历史的理解。”正是这两套书,让傅健开始对历史产生强烈兴趣。 参加工作后,傅健依然以读书为乐,最爱去的地方是杭州、上海、金华等地的书店和书摊。“那会儿翻读二十五史,比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常常把正史和《上下五千年》对照着看。”二十五史读完了,傅健开始寻找更多的古籍。北京王府井、潘家园,上海古旧书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寻访足迹。 1992年,傅健进入义乌博物馆工作,分管库房。这对傅健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他开始研究库房里7000多件文物,直至每一件都如数家珍。“我喜欢历史古籍和文物。古籍用文字记载历史,文物用实物证明历史文化,这是了解历史的两大基石。”2001年,傅健被借用到市志编辑部,负责编纂义乌地方志。从此,他钻古屋、探摩崖,奔走乡间、披览方志,致力于拨开时间的迷雾,还原义乌历史的真相。 各类地方志相比正史更为繁杂难寻,为此,他经常到上海、杭州、南京、扬州等地的古旧书店与书摊上寻找。这期间,他有幸购得1982年版影印本《金华丛书》,该套丛书共300余册,为清退补斋底刻本,存世极少,仅数百套。目前,他的家中藏有明、清版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局方发挥》《格致余论》善本等,地方志藏书中包括(康熙)《金华府志》、(嘉庆)《义乌县志》等。 傅健说,直至今日,自己依然崇尚阅读纸质书。“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楼立剑:阅读,丰富人生底色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义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楼立剑很赞同此话,他从年轻时就喜欢读书,尤其爱阅读古代典籍,这为他诗词联赋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楼立剑1968年出生在义乌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那年,村里让我出黑板报,当时想查一下资料,就找到了乡政府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物资匮乏,只有乡政府才有藏书,这之前,楼立剑甚至从未读过一本课外书。“我有幸遇到热心的乡政府图书馆负责人,允许我免费借书。那时我自己没钱买书,便每隔两三天去一趟乡政府借书。” 楼立剑曾在义乌电视机厂工作,当时包装电视机外壳用的是旧报纸。同事空暇下来是扎堆聊天,而他则在一旁看报纸,看到好文章时还一篇篇地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反复欣赏。 日复一日坚持阅读,为楼立剑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写小小说和散文,作品先后发表于多家报刊。2000年起,他转向学习和从事诗词联赋创作,20多年来,创作诗词、楹联、辞赋等作品达2000多篇(副),在全国诗词联赋征文中获得等级奖300余次,有数十副楹联被全国各地景区和楼堂馆所采用悬挂。目前,楼立剑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义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从读书到写诗词,楼立剑说:“我把读书跟日常生活融合起来,突然对某一诗句、画面很有感触时会及时写下来,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如今,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和儿子也都爱上了阅读。 采访时,楼立剑感言,读过的书,铺成自己的底蕴,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生活,丰富情感,默默引领着我们前行。阅读的美好,就在这里。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从心底开始,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就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构筑的历程,我们读过字字珠玑的文字,浸润灵魂,丰富人生底色。 谢星星: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 古人云: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而对于新义乌人谢星星来说,他20余年的读书生活也有“三上”:饭桌上、办公室里、枕头旁。 “我出生在江苏农村,当时隔壁住着一位老师,经常看到他读书,自己也跟着一起读,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回忆起童年的读书时光,谢星星感慨万千。 谢星星上学时比较喜欢看小说、散文等,现阶段喜欢看人物传记。在他看来,阅读经典传承的书籍,就好比和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作者的灵魂在交流,和他们跨时空对话。 问及读书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他脱口而出:“《红顶商人胡雪岩》。”他说,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需要自身的胆识、独到的眼光、贵人的相助,更需要不断学习,善于抓住机会,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造就一番事业。 “读书没有场地、时间的讲究,饭桌前、阳台上、图书馆内……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场所。”谢星星说,“义乌是一座书香弥漫的城市,每次我进图书馆,都能看到许多市民或在书架前细心挑选心仪的书籍,或倚靠木椅细细品读。” 从2010年开始,他喜欢上了藏书,目前藏书400本。他还参加了两次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去年获得义乌赛区三等奖。 一位名人说过:正是读书,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读书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如今,谢星星在义乌从事电商行业,正是阅读,给了他力量,让他走出农村,在义乌闯出一番天地。 谢星星表示,网络时代,电子阅读固然重要,但纸质书阅读是一种更为完整的阅读,它能让我们的阅读更有耐性、更有持续性,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我们和知识的交流慢下来。 陈姿超:守护读者的“诗和远方” “你好,姐姐,帮我找本《朝花夕拾》吧?” “好的。”4月21日,在市图书馆总馆,图书管理员陈姿超正帮助一名小读者寻找她所要的书籍。 这是陈姿超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每天,她要给各类读者解答咨询、推荐读物,还要给图书按码排架,把放乱的书籍重新归位。这样重复的工作很辛苦,穿梭在书架之间,日行万步是家常便饭。但陈姿超总会微笑着说:“这都是应该做的,一切为了读者。” 她很喜欢一句话:“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所以,努力服务好读者、让读者在图书馆幸福阅读,是陈姿超工作中不变的初心。 让陈姿超欣慰的是,如今,来图书馆看书的读者越来越多,喜欢纸质书的读者越来越多,她认为这是全民阅读推广、书香社会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印象很深的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年读者,每周一到周五,雷打不动来看书。”从读者身上,陈姿超学到了很多,也让她更加热爱阅读。 “我们图书馆特别支持员工看书,体验阅读,才能更好地向读者推荐图书。”陈姿超认为,图书馆工作细致而繁琐,需要耐心,体脑结合,更需要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所以,图书管理员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为读者快速找到需要的书籍,为书籍寻找爱它的人,充当读者与书籍的传递者、阅读推广者。 以读书启迪智慧,用智慧滋养心灵。陈姿超说,她喜欢图书管理员这份工作,喜爱书籍的墨香,喜欢安静的阅读环境。如果有人问“诗和远方”在哪里?在她看来,“诗和远方”就在图书馆。 |
GMT+8, 2023-5-31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