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鸣汽笛,班列通欧亚。昨日,迎着春日的朝阳,满载着110个标箱的小商品、手机、智能电视、汽车配件等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铁路西站鸣笛启程,奔向13000多公里之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铁路站台上,看着一趟趟满载“义新欧”标识集装箱的火车往返于义乌铁路口岸,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董事长冯旭斌思绪万千,他的梦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一路前行,逐渐变为现实。 “义乌每天有将近2000个集装箱依赖宁波港和上海港运往全球,其中运往欧洲的集装箱每年也有20万个。除海运外,陆路运输也比较单一,而铁路国际联运还处于空白阶段。”2010年,看好国际物流发展的冯旭斌决定回乡创业,为义乌打通一条新的物流通道。对于冯旭斌的决定,亲朋好友表示非常不理解,因为开通这样一条铁路简直就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 “义乌一定要有通往世界的物流通道”,冯旭斌坚定自己的梦想,他和创始团队从2010年开始,探索在义乌西站设立铁路监管场站,逐步开展铁路国际联运业务。2012年公司正式获批,但由于线路长,途经国家多,开展业务的难度不言而喻。“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运营一条国际铁路货运通道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这趟班列的开通,冯旭斌跑了很多部门,去了很多国家,变成了“空中飞人”,行李箱不离身,班列运行到某环节有什么问题,他要马上飞过去处理。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让我特别激动,决定全力以赴。”冯旭斌激动地说,那一刻,他感觉个人的梦想与“一带一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3年4月23日,首趟义乌—中亚五国班列开行,这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前期探索。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任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提出开行“义乌—马德里”班列的倡议。52天后的11月18日,在冯旭斌的努力和推动下,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发车,直奔1.3万公里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2018年,“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写入了中西两国《联合声明》第25条。 从第1列到第1000列、3000列、5000列,从第1条线路到第19条线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义新欧”班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冯旭斌所做的事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赞扬,但他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也比过去更忙了。“但我很快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幸福感。”冯旭斌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出他内心最深沉的想法。 回顾历程,冯旭斌感慨家乡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我是义乌人,建设家乡义不容辞,发展家乡责无旁贷。”冯旭斌说,2023世界义乌人大会盛大举行,我诚挚邀请各位参会代表参观考察“义新欧”,携手推动义乌市场繁荣发展。 接下来,冯旭斌决定将“义新欧”十多年来在国际上积累的资源全部投入到义乌市场,通过服务链把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起来,形成欧亚市场高效优质双循环的新面貌。同时,“义新欧”将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更好造福于中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 |
GMT+8, 2023-6-10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