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多和我们交交心。”日前,在义乌国际商贸学校校警联合工作室,义乌市公安局后宅派出所民警龚江晨和老师与高一学生小徐(化名)沟通交流。 据悉,这是金华地区首家校警联合工作室,设在该校教学楼一楼的6间教室,外墙漆的是“警察蓝”,门头悬挂工作室招牌,公安元素丰富。这是义乌公安对“护校安园”工作的探索,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平安学校建设中的落地生根。 融入学校 打造平安校园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师生3200余人。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2020年,后宅派出所将警务室从校门口搬进了教学楼。今年3月,该所又联合学校将警务室升级为校警联合工作室,配备调解会商室、校纪校规和法律学习室,开设平安大讲堂,并扩建综合指挥室,同步联网派出所,全域提高校园安全。 “我们和学校的理念一致,即法治、德育与教学并重。”后宅派出所所长杨卫江介绍,警校聚焦同一目标,着力推动教育、预防、整治三联动,创设“1+5+7+N”的校警融合工作模式,以校警联合办公室为引领,融合教师、派出所、家委会、学生干部、社区工作者五支力量,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纠纷调处、谈心谈话、教育诫勉、法治教育、安全防范、校园巡逻、会商及绩效考核等机制。 同时,依托“三三三”工作法,聚焦地域、时空、要素三个维度的全覆盖,优化学校、工作室、派出所三个层级的联动,促进管理、服务、法治三项工作的延伸。 除了硬件和制度上完善,民警也从护学岗走进学校融入师生群体。“我们既是辅导员,又是安全员、法制员、调解员、联络员。”驻校民警龚江晨和包宇杞定期在学校宣讲法律知识,开展涉校纠纷调解、巡逻清查等工作。 防在事前 涵养学生正气 “这几年,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了很多。”对校警联合工作室发挥的作用,国际商贸学校校长楼林菊最有发言权。“警校工作室就像一座桥梁,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和民警聊一聊学习和生活上的事,多从法律的视角看问题。” 2020年以来,后宅派出所联合该校调处涉校矛盾纠纷60余起,组织开展主题宣讲28场次、心理疏导110余人次。“校警合作的不断深化,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了师生的安全事故,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楼林菊说,有事找驻校民警已深入人心,实现了“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如今,涵养学生正气的法治教育在国际贸易学校随处可见。“一月一主题”的平安大讲堂,涵盖了禁毒、防恐、反邪、消防、急救等内容;反诈体验馆开设了“云课堂”直播间,强化师生反诈意识;“叮咚宣讲团”在假期上线,学生志愿者在民警带领下,参加平安公益服务……通过让青年学生履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培养其成为合格合法的社会人。 “接下来,我们将联合教育部门,将校警联合工作室打造成集应急指挥、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纠纷调解、安全管理、志愿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枫桥式平安校园’样板。”义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鲍志宏介绍,下一步将在义乌推广校警联合工作模式,实现“护校安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
GMT+8, 2025-7-12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