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市妇保院成功营救一名突发羊水栓塞的产妇。 当天凌晨3时许,二胎“35+”周早产产妇陈女士在胎儿即将娩出时发生凶险一幕。 “胸闷。”陈女士刚说完,便感到四肢疲软无力。 值班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可病程进展很快,陈女士已陷入昏迷,无论医护人员如何拍、喊都没有回应,监护仪显示血氧、血压明显下降。 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当即启动羊水栓塞抢救应急预案,胎儿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娩出。经过新生儿科医生的初步复苏,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但产妇还处于昏迷状态。 很快,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输血科、ICU等多学科组成的救治团队迅速赶到现场并展开紧张而有序的救治。复测血氧、血压仍低,救治团队立即为陈女士进行抗过敏、予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抗休克、升压等治疗,严密关注出血量及性状,警惕凝血功能异常。 慢慢地,陈女士恢复了意识,然而凶险仍未解除。检验科报告,陈女士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都处于危急值,凝血功能高度异常。 结合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救治团队判断是羊水栓塞导致陈女士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果不加以纠正,紧随而来的很可能是难以治疗的产后大出血,还要随时做好手术切除子宫的准备。 救治团队立即为陈女士输注各类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结果,全院联动参与抢救,开展生死大营救。 抗过敏、抗休克、改善凝血功能……在多学科联合抢救下,陈女士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凝血功能逐渐好转,随后转至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这一夜,医护人员累计为陈女士输注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冷沉淀30U、纤维蛋白原5.0g、血小板20U。 在ICU作进一步监护治疗后,陈女士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转回产科普通病房,母子平安,5天后顺利出院。 据悉,羊水栓塞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过强,宫内压力高,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胎粪和促凝物质等,经由破损的血管或胎盘后血窦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期并发症,因为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令妇产科医生“闻风丧胆”的危重疾病之一。 不过,虽然羊水栓塞极度凶险,但其临床发病率并不高,约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七。 羊水栓塞无法预测,但孕妈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将发生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 定时到正规医院做产检,如果发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异常情况,认真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尽早处理;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防止胎儿长得过大;高龄初产、经产妇、宫颈裂伤、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宫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相对高一点,因此要积极配合医生作正确处理;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烦躁等不舒服感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早处理;具体分娩方式要听从医生建议,不要盲目选择。 |
GMT+8, 2025-1-22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