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棉田里的第46个新年

2024-2-2 09:27

摘要: 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右一)和同事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给棉花做杂交实验(2023年12月29日摄)。“今年春节准备跟以前一样,在棉花地里过。”74岁的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一边查看地里棉花的长势,一边笑呵呵 ...


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右一)和同事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给棉花做杂交实验(2023年12月29日摄)。

“今年春节准备跟以前一样,在棉花地里过。”74岁的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一边查看地里棉花的长势,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为了加快棉花育种过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赵国忠每年10月在北方收了棉花带到海南种一季,次年4月再将种子带回河北播种,就这样往返于河北、海南两地,当了46年的“候鸟”。

观察、选择、挂牌、记录,这些是赵国忠每天在棉花地里重复做的工作。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对不同棉花的性状特点了如指掌。谈起去年发现的一个表现优异的棉花材料,他激动不已:“我现在天天去看看它的长势,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些好的棉花材料。”

“多中选优、优中选优”是赵国忠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几十年南北穿梭的育种生涯,赵国忠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他培育出“石远321”“冀棉17”“冀棉8号”等多个优质棉花品种,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只要我的身体没问题,我就要在棉花地里一直待下去。”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1 01: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