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新家”落成之际,后宅街道组织开展公益市集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和流动党员参加这场不“蒲”通的市集,进一步提升流动党员服务管理质效,擦亮“留雁留心 兴业兴宅”工作品牌。 据了解,本次公益市集后宅街道3个共建委、6个社区及共建单位全员出动,围绕群众需求设置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枝叶小事”“琴棋书画诗花茶”的“闲情雅事”“喜乐愁忧难合畅”的“贴心琐事”等26个摊位,还有几个摊位由各社区流动党员代表“出摊”。 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平时参加流动党员之家组织的活动,感觉特别有意思。今天的市集也很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还可以一起品尝义乌特色美食。”住在金城二区的“新义乌人”孟强是流动党员活动的“常客”,他正带着孩子,熟稔地和碰到的街坊邻居打着招呼。 活动现场,后宅街道6个社区还把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活动品牌展示出来,利用好公益市集等活动形式,号召新老居民一同参与,推动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后宅、扎根后宅。“我们将流动党员比作蒲公英,从远处飘来,但现在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这次我们特地将市集的名称取为不‘蒲’通的市集,让流动党员像家人一样,一起庆祝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完成。”后宅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后宅街道,许多接受过街道帮助和服务的流动党员,渐渐安下了家、安下了心,也反过来主动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反哺也体现在了市集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美食和小玩意里。“7年前加入流动党员支部的那一刻,让我有了一种在这个地方扎根的感觉。”来自河南的流动党员孙军旗,一边为大家分发自己带来的胡辣汤一边说,7年来,社区的工作人员和邻居给了他很多帮助,就像他的家人一样,他也想把家乡的特产带来让大家尝一尝。 市集上,后宅流动党员服务中心IP“宅小蒲”首次亮相,获得一众好评。街道还发布了布满56家爱心商铺的“爱心地图”,并对10名“最美流动党员”进行了表彰。 后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流动党员全链条闭环管理,迭代升级“留雁留心 兴业兴宅”特色品牌,推动辖区内的所有流动党员安居后宅、乐享后宅、兴业后宅。 |
GMT+8, 2025-5-10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