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月逝,兰月至。在传统毕业季里,无论是经过中考、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的义乌莘莘学子,都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启下一阶段的奋斗岁月。 在紧张的考试过后,随着毕业照、毕业典礼、毕业旅行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传统文化的基因被一次次激活。手绣姓名的非遗录取通知书、肩挂云肩头戴绒花的毕业照、鞠躬叩拜行束脩之礼谢师恩……各类“中式浪漫”在毕业季火出圈,无一不彰显泱泱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更让义乌学子们受到了一次次精神洗礼。 非遗文化在录取通知书上“活”了 近日,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发布了2024年的本科录取通知书样式,惹得在家忐忑等待录取结果的义乌学子们惊呼不已:“科技感加文化味,太上头了。”“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呀,这通知书值得一辈子珍藏。” 网友“哇叽哇叽秀”今年填报的第一志愿为浙江理工大学,自从看到了学校发布的“非遗”录取通知书,他的期待值达到了顶点。 据央广网等媒体报道,浙江理工大学独具匠心地将宋锦织造、苏绣和书画装裱三项非遗技艺融入2024版的录取通知书设计中,借助数字技术,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光彩。引得不少媒体不吝辞藻进行描述:宋锦织造的华丽色泽与精细结构,经由数字技术赋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新生的名字则以苏绣细腻的针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精心“绣”于通知书上;书画装裱技艺将“金榜题名的时刻”永远封存…… 据悉,通知书的整体设计灵感源自千年丝路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边框设计纹样灵感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战国时期卧蚕纹璜。“这份通知书是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一次有力实践。”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梁琳如是说。 浙江大学是不少义乌学霸的“梦中情校”。该校2024年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以长画卷的形式铺开。内页选用特殊透光材质,透过阳光可映现出求是大讲堂上空的璀璨星辰灯。内页下方的图画融合浙江大学“港泉溪池江舟海”七大校区地标建筑为设计元素。这份通知书还借鉴《四库全书》古籍的装帧方式,体现了浙大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一众高校陆续发布的2024年本科生录取通知书样式中,义乌学子们还点名了复旦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 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的通知书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潞绸织造技艺面料作为封面,将独属的“复旦蓝”与非遗文化融合。其封面纹样取材于故宫丹陛石上龙凤云纹石雕图样,并进行再设计,以乱序的四方颠倒图案进行织造。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学生们就会发现,每一个人收到的都是独家订制版。 北京科技大学的“红盒子”被称为“最硬核的录取通知书”。这份通知书采用的“5G钢”,由学校教师团队和首钢校友团队携手攻关,世界最薄,以钢为纸,坚硬如铁。更有新意的是,当打开“红盒子”的瞬间,《北科华章》的旋律就会悠扬响起。 “中式浪漫”在毕业季引领风潮 每到毕业季,各种创意十足的毕业照就会在社交媒体流传,被热议一时。今年,汉服元素几乎成了毕业照中的“标配”,让网友们眼前一亮,也让义乌学子们刷新了羡慕值。 日前,山东大学2024届毕业生姜艺身穿学位服、肩挂云肩、头戴非遗绒花学位帽的身影在网络引领一阵国风潮。“这款云肩名为‘海阔天高’,是一件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的礼物。”姜艺介绍,云肩为四方如意式,春燕、锦鲤、石榴、浪花“跃然肩上”,两条飘带随风轻舞,山东大学校徽若隐若现,十分引人注目。 据媒体报道,该云肩由山东大学设计学教授刘燕原创设计,机械工程学院《云冈纹饰全集》编绘团队创作而成。刘燕介绍,“海阔天高”云肩以春燕报喜、鱼跃龙门为主体,轮廓形似石榴和桃子,寓意福寿双全、人才辈出。 无独有偶,武汉大学也向幸运毕业生赠送了“汉绣”绣片衬底的簪花学位帽,上有武大老斋舍、樱花、梅花等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国风”还吹到了海外。一些中国留学生穿着云肩参加毕业典礼,“中国风”在世界名校的礼堂中引来阵阵惊叹。在中国留学的海外留学生也被汉服的魅力折服,穿上云肩、戴上簪花帽,给自己的中国求学之旅画上一个独具东方美感的句号。 此外,还有不少毕业生选择了中式盘扣配马面裙参加拨穗仪式。在这个赛道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位服脱颖而出。中式立领加中式盘扣点缀,有中正平和之意,学位帽坠以葫芦形穗,袖口绣如意葫芦纹,均有悬壶济世之意。 社交媒体上,毕业生们还“晒出”了自家高校的“中式宠爱”创意礼物,引发了一波青春回忆杀。 在广东药科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为毕业生们送上千年健、路路通、石见穿、沉香四味中药组成的“锦囊妙计”,寓意君子之风刚毅勇健,人生百种路路皆通,青春之力徐徐穿石,诸木皆浮沉香独沉。网友纷纷表示:“这份毕业礼物有药效,更有哲理。”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送上个人印章、定制书签,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则准备了碗筷……这些礼物涵盖衣食住行、笔墨纸砚等方面,寄托着学校对毕业生们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对于高校中式毕业礼物的火爆出圈,众多网友表示,“这才是最好的招生宣传”。 传统谢师礼诠释浓浓师生情 毕业季也是与老师、同学的分别季。义乌中小学生的毕业季,同样充满文化味儿。 近日,佛堂三小举行毕业典礼,606班的两名男生在家长陪同下,行古代“束脩之礼”,将一把芹菜和一块猪肉送给两位老师,并郑重鞠躬行礼表达谢意。这一幕,让两位老师既意外又感动满满。 红网曾发文《“束脩之礼”走红:从“怪味儿”中寻求“师生情”》,言明“束脩之礼”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孔圣人直言不讳,“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为华夏子孙回报师恩提供了一条“参考答案”。“束脩之礼”的礼物通常包括肉类和五谷等食品。送肉条是弟子表达对老师的心意,此外,还有芹菜(寓意勤奋好学)、红豆(寓意鸿运高照)、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枣(寓意早早高中)、龙眼(寓意功德圆满)等组合成的六礼束脩。“束脩之礼作为古代学子向老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深刻体现了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传承这一礼仪的精神内核,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中说道。 “尊敬的老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教育培养,学生在此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不久前,20多名来自义乌多所学校的小学生代表整齐站立,学习义乌非遗民俗“十六汇签筵席”之谢师礼。 现场,专业演艺人员为孩子们讲解并演示了“十六汇签筵席”之谢师礼的整个过程。据介绍,谢师礼仪程一共包括7项:1.趋:行盥手礼、正衣冠;2.拜:拜至圣先师——孔子;3.献:贽见(献上束脩六礼);4.行拜礼:稽首大礼;5.训诫;6.茶敬亲师;7.答礼。其中,就包含了“束脩之礼”。孩子们严格按照仪程体验了古代拜师礼的全过程,觉得十分有意义。 “古人如何玩转‘毕业季’?”网络上,有网友忍不住发问。对此,网友“宁阳读书人”查阅资料后发现,古人科举结束后也会举行宴饮活动,曾有“科举四宴”颇有名气。唐朝时,已有毕业旅行。“进士团”会组织新进士在山花烂漫的春日时光,相聚曲江水畔,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考生们尽情肆恣,释放多年的寒窗寂苦。而贵胄公卿也会趁机挑选乘龙快婿。这一幕在《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等电视剧中都有展现。 |
GMT+8, 2025-1-14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