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晕倒了,叫了没反应!”近日,市急救中心接到了一通紧急呼救电话。电话中,呼救者的声音因焦急而颤抖。3分钟后,城西急救站急救医生到达现场,“患者无心跳呼吸,立即实施心肺复苏!”“01、02、03……电除颤!”……一场高质量院前急救紧张有序地展开。经过3次除颤、2次肾上腺素静推,患者在转送途中恢复窦性心律,并实现脑功能的全面复苏。 急救就是和时间赛跑,与生命竞速。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重要保障力量。近年来,我市通过统筹推进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全力织密急救网络、健全制度规范、培养人才队伍,构建“响应快、救治准、基础实”的院前急救体系,实现抢救“零时差”。 完善体系布局 让响应更快速 “喂,120吗?福田银海路248号附近发生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碰撞,有人受伤,你们快来!”近日,市急救中心接报一起交通事故。 接报后,调度中心按照“就近、救急”原则,立即派浙大四院急救点医护人员前往现场处置救援。从接报派车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展开医疗救援,用时不到10分钟。患者的成功抢救,不仅得益于急救人员的有效处置,更得益于快速的急救反应时间。 “我们要求急救电话响起立即接警,记录患者详细地址、简要病情,2分钟内调度最近救护车。”市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设立急救站(点)17个,配备24小时值班救护车19辆,每辆车均配备心肺复苏仪、除颤一体机及5G系统,打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救护车到达”预通知系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可与医院急诊室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上车即入院”。 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已纳入急救网络,组建一、二、三梯队院前急救应急力量,并依托调度中心系统发挥院前急救体系优势,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提高调度能力 让救治更精准 “你好,义乌120。哪里需要救护车?病人什么情况?”8月13日,市急救中心调度室内,电话铃声刚响起,调度员便接起电话,三句简洁明了的话脱口而出。 调度室内,电话铃声、人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墙上“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的急救服务理念时刻提醒着他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为病患的抢救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在很多人眼里,市急救中心调度员的工作就是接电话,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市急救中心主任吴婵娟说:“从拨打120电话的那一刻起,院前急救服务便已开始,接听电话只是调度员工作的第一步。” 用最简洁的语言,了解对方诉求、问清地址、病患症状等关键信息,派出距离患者最近的急救车,避免同一事故多个电话导致的重复派车……这些内容都需要调度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有时候,调度员更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懂得通过电话指导对方实施适当的初步抢救。 为此,我市大力实施调度素养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定期召开调度工作会议、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大数据分析复盘等方式,夯实三级调度质量控制体系,提升调度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今年1—6月,市120急救调度中心调度平均受理时间约45秒。 强化急救培训 让联动更高效 “患者位于苏溪镇家中,是一名临产孕妇,自述即将生产。”市急救中心调度员将接报信息快速反馈给义北急救站,便于救护车准确了解事发地址和现场基本情况。 接报后8分钟,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检查孕妇相关情况后,当机立断决定现场接生。院前急救人员立即配合做好接生准备。不久,产妇成功分娩出宝宝,并随后将母子转运至医院进一步观察。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医疗工作,我市不断强化院前急救队伍的岗前、岗中、岗后业务培训,针对调度员、驾驶员、急救医护人员,分别开展文本录入、驾驶技能、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急救等培训,以现场实战、案例分析等,拓宽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果。并先后制定《院前急救静脉通道建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救治临床路径(试行)》等规范,全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院前救援队伍。 120是急救热线,更是生命线。从晨曦到暮色,从夜阑人静到朝阳初上,院前急救团队从不停歇,奔跑在急救生命线上,让需要急救的市民获得最快速、高效的救治。 |
GMT+8, 2024-9-11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