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看文化特派员如何办好“特”事

2024-10-10 10:44

摘要: 白天,博士后团队进村调研,村民纷纷围观;傍晚,浙江婺剧团的老师现场传授技艺,村民文艺队伍一起歌唱……眼下,在义乌“艺术乡建”蔚然成风。“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唱歌,还有些不好意思……”稠江街道江湾村党支 ...


白天,博士后团队进村调研,村民纷纷围观;傍晚,浙江婺剧团的老师现场传授技艺,村民文艺队伍一起歌唱……眼下,在义乌“艺术乡建”蔚然成风。“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唱歌,还有些不好意思……”稠江街道江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历说,自从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村民的舞台更大了,文化味也更浓了。

今年8月,16名省、市、县三级的文化特派员入驻乡村,他们用耳朵倾听,用脚步丈量,肩负着“1+1+N”的重要文化使命,将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等N项工作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用艺术点燃乡村“花火”

秋分时节,寻一场烟雨,赴一场乡村文化盛宴。

9月22日晚,一支来自稠江街道的专业演出队伍,应邀登上福田街道陶界岭村举办的“朱敦儒诗词文化”文艺晚会的舞台,为当地村民献上了婺剧器乐合奏、婺剧唱段、唢呐独奏等多个精彩节目,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是金华市级文化特派员赖马杰进驻结对稠江街道江湾村以来,首次带领队伍登上舞台展演。

“文化特派员”,看似一个人,实则为一个团队。每一名文化特派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持。

现就职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赖马杰,是国家二级演奏员、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多次随团出访德国、巴西、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演出交流。自今年7月来到江湾村后,他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邀请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同事一同进村开展培训,联合稠江街道教育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由老师、企业主、村民等组成的30余人的演出队伍。同时,在村里办起了器乐培训班,吸引60余名村民参与,不少邻村村民也慕名前来求学。依托江湾村的历史文化背景,赖马杰定期举办“婺韵曲江”系列展演活动,确保每周都有精彩节目,每月都有大型演出,涵盖音乐会、曲艺、器乐和婺剧等多种形式。

婺剧是金华文化的金名片。为传承好弘扬好婺剧文化,赖马杰联合稠江街道教育服务中心与杨村小学、龙回实验小学、义乌杭州育才学校三校合作,将婺剧文化融入教育,培养新一代传承者。

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助力一个村,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这也让赖马杰有所启发:“在群众文化社团中,村民既可以看戏又可以唱戏,既当观众,又当演员,可以适当地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对歌舞戏曲进行民俗化改造提升,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同时,参与感、获得感大大增强。”

解决乡村“成长的烦恼”

百年前,陈望道先生在家乡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点燃了信仰的火种,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动人故事。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地,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是村子的“出圈密码”。

如何进一步激活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为乡村增添新活力?李飞是陆港集团义乌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航空业务部负责人,2019年6月,她以讲解员的身份扎根在分水塘村,整整四年时间,她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此次以市级文化特派员身份“回家”,给了李飞充足的“想象空间”。

除了摸清分水塘村的“家底”,李飞还请来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的博士后郭雅静前来赋能,沿着分水塘村的“文化地图”,细致地做起了全面的功课:陈望道先生的祖辈以种植靛青、经营染坊为业,可在村中的空地上栽种靛青,让游客身临其境寻迹溯源;编排情景剧《真理的味道》,开展沉浸式文旅演出,让分水塘文旅项目不仅只是参观望道故居;分水塘村就是青少年“好学力行”的大教室,要打破“游而不学”“走马观花”的传统研学模式……这些都是李飞接下来要答好的“考卷”,进一步把乡村文化资源细化为具体的文化项目,让百姓在文化转化中鼓起腰包,以文化火种点燃乡村振兴之灯。

当谈及分水塘村的未来发展时,村民们向李飞表达了他们的愿景,希望能用年轻的力量进一步恢复村庄的勃勃生机,他们也相信,文化特派员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日子,这也正是文化特派员的使命所在。

文化涵养乡村之“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同样擅长打“文旅牌”的,还有来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主任肖来。

在他看来,一个有灵魂的乡村才是灵动鲜活、有生命力的。乡村之“魂”,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被清晰感知,村落里如何待人接物、婚丧嫁娶,农户家有何精神追求、怎样教育后辈,乡邻间崇尚何种风俗礼仪、有什么文化活动,都折射出乡村的灵魂是丰盈饱满,还是单薄苍白。

“这些年,我们走访了义乌的特色村庄,具有成熟辨识度的文化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思路。”尽管对义乌特色乡村早已了然于胸,但以金华市级文化特派员的身份再次踏入众拥村,肖来心中多了一份期待与责任,他正试图通过文化这把“金钥匙”来开启村庄的发展之门。

大陈镇众拥村由板坞、同坑殿下、郎坞、杨塘岭、里娄山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浙江2A级景区村,现有樱桃文化节、亲子乐园等文旅融合项目,但自然村之间距离较远,如何握指成拳并村并心,进而形成团结一致的发展合力?进村一个月来,肖来将时间用在了实地走访、村民调研上。“众拥村的资源很丰富,但整体相对零散,旅游项目季节性较强,一、二、三产业尚未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我要做的就是用文化把众拥村的资源串珠成链。”肖来表示,要把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等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形成村庄的统一标识,做好IP理念衍生,开发以樱桃文化节为核心的文旅项目,打造精品民宿,把众拥村打造成为省级3A级景区村,使“过路客”变成“过夜客”,真正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两年的服务期,文化特派员们在基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名名文化特派员就像一粒粒颗粒饱满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种子”经过时间的培育,将会产生美丽乡村“文化受滋润、发展添活力、群众得实惠”的奇妙化学反应。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0 20: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