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今年12月以来,我市累计降水量仅14.4毫米,较常年偏少59.8%。作为典型缺水城市,我市水资源“先天不足”。尽管我市陆续开展多项引水工程,实现向周边县市年引水量1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量仍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节水成了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 节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作、系统性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节水工作,坚持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持续加大节水型城市建设投入,加快推进节水项目建设,并开展全域分质供水,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义乌分质供水管网里程已达到205公里,较2020年同期增长302%。4年来,年分质供水量从539.51万吨增至2182.43万吨,全市分质供水工业企业用户数量从27家增至86家。 同时,我市还制定了“信用+”分质水水价激励政策,对使用分质水的居民和企业针对性地提供阶梯式水价优惠方案,居民最高可享5折优惠,信用良好的企业最高可享8.8折优惠。2023年,我市成功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主要用水指标全面下降、用水效率全面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56%和16%,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6%,全社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我市积极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激活节水新动能,在搭建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等节水制度政策框架结构基础上,持续强化支持节水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不断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
GMT+8, 2025-3-28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