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城义乌,想吃韩国烤肉,位于江东街道南山里的韩式风味街必在备选之列。初次来打卡的食客,步入这条街区会有一种置身于韩国的错觉——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韩式烤肉、甜品咖啡、小吃,还能买到韩式特色商品、韩流服饰等。此外,东北料理、延边冷面等朝鲜族特色餐食也比比皆是。多家餐饮店成为社交平台上力推的网红店,登上外地游客来义乌首选的“必吃榜”。 据悉,南山里街区聚居了义乌近80%的朝鲜族同胞和韩国友人,其中韩国人近300名、朝鲜族居民约900人。因饮食和文化有不少相近之处,这里自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韩式风味。小小的街区里,星罗棋布着100多家餐饮店铺,韩式料理、烤肉、面馆、咖啡、超市、服饰店等种类丰富,更有一批经营了10多年的特色老店。每到节假日,不仅本地市民会光顾,更不乏从周边县市乃至杭州、上海来打卡的游客。 因其火出圈的“韩国风情”特色IP,南山里韩式风味街曾在义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评比中斩获“国际风情类示范街区”称号。今年国庆假期,这条街被列入“义乌好好逛”5条推荐“购物+美食”线路之一。 街角故事 卖了北京的房 买了义乌的楼 在南山里,有一家名为“轻枫里”的咖啡店,不仅因其装修风格别具一格、饮品广受好评,更因为店主里里夫妇“卖了北京的房,买了义乌的楼”的创业故事而备受关注。 这对来自黑龙江的85后创客夫妇此前在北京待了10年,工作稳定、年薪百万元、有房有车,在外人眼中光鲜亮丽,但因忙于工作、聚少离多,“钱是有了,但完全没有幸福感”。 2018年,夫妻俩来义乌看朋友时,被这座城市丰富的小商品、便利的创业生活环境吸引,于是决定择居义乌“换个活法”。他们卖了北京的房子,带着两个孩子,于2020年在南山里街区买下两间“四层半”的垂直楼,一楼设计为咖啡馆、二楼为工作室,过上“楼上安家、楼下乐业”的慢生活。 里里说,之所以选择定居南山里,除了喜欢这里安静的人居环境,更因为这里聚集了一批创业的东北老乡。“这里氛围很好,能吃到正宗的东北菜,身边满是乡音,很有家乡的感觉。附近的学校,步行只要六七分钟,孩子上学也很方便,生活感到很松弛。”如今,里里主理咖啡店,丈夫则从事跨境电商生意,一家人都爱上了在义乌的全新人生体验。 “因为这座城市的温暖,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曾因生活焦虑导致抑郁的里里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不少网友慕名而来,与她一起聊天、遛娃、撸猫、分享美食,讲述各自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短短半年营业时间,咖啡店已有了一批忠实的老客。 冬日午后的暖阳透过玻璃窗洒进咖啡屋,温暖和煦。“在这里,不仅有生意,更有诗意和人间烟火味。”里里说,这正是她一直向往的理想生活。 一道韩国美食 一做就是20年 “大家好,我是在义乌做了20年韩餐的梅姐。经过40多天的筹备,我们店即将以崭新面貌迎接大家……”这阵子,来自吉林延边的李红梅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展示新店装修风格。 朝鲜族的李红梅19岁离开家乡,卖过蔬菜、当过韩料店服务员,2003年和丈夫来义乌创业,起初在韩餐聚集的稠州西路开了家“只有一间店、8张桌子”的东北料理店。随着“韩流”吹进南山里,15年前她把店搬到这里,规模从4间店扩展到了如今的17间。其间,虽几易店址,但从未想过离开。经过多年经营,她把这家韩料店做成了南山里的网红店。“老客特别多,住在周边的很多韩国人和东北老乡都把这里当做自家餐厅,有几道经典菜品已经卖了20年,他们都吃习惯了。”通过“老带新”,这家从装修到菜品甚至店名“火石情”都极具韩范儿的老店成为经常要排队的吃货必打卡店。 伴随着南山里韩国风情街IP的声名鹊起,“火石情”、延吉冷面等一众“十年老店”成为引流利器。加上“社区+街区”双向奔赴,在节假日经常开展各种集市活动,营造爆点、招揽人气,成为自带流量的明星街。 为承接客流溢出效应,在距离老店不到150米的主街C位,李红梅又开了一家烤肉店,两家店共计650平方米,成为这一带规模最大的韩餐店。她想把“火石情”做成“老字号”,成为义乌韩餐的地标店。 元旦将至,这阵子,作为“红色街长”的李红梅正联合其他商家、社区一起筹备新年活动。“我们期待能做大做强南山里街区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来打卡。” 街区共创 让“流量”变“留量” 还有很多故事好说 从自发形成到规模集聚、流量裂变,南山里韩式风味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带火了这个“隐”在江东的静谧小区。这条发展路径,和义乌众多靠产业出圈的网红村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这里以城市的烟火气氤氲着义乌的国际范。 如何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到“长红”,这不仅是街区商户共同的希冀,也是南山里所在的南苑社区工作的重心。 作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国际街区,近年来,南苑社区在街区微景观改造、街区自治、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社区聘任朝鲜族同胞担任“红色街长”,建立义乌首个街区党支部,成立街区商户自治联盟,制定街区公约,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书记下午茶”“幸福议事会”等,集纳韩商会、商家、房东的意见建议;组建一支30多人的少数民族及韩国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举办幸福韩味新风集、幸福生活节等市集活动,营造多元消费场景。 今年国庆期间的市集活动,就为南山里引流约12万人次。假期第二天,南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贾军民特意去街区转了一圈,发现下午3点半左右,不少餐饮店门口已经有拿着号码牌等候的食客,有家店甚至排到了145号,很多都是外地游客。这让贾军民意识到,街区消费潜力无限,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2010年就在南山里开设中韩贸易超市的朝鲜族人朴莲花早已享受到街区的“流量”红利,最初的2间店铺已扩展为14间,一家三代都生活在义乌。“街区红,我们这些商家生意才能火。”她积极参与社区各种志愿活动,联动商家策划各种特色活动,希望南山里流量实现“长红”。 在最近一次的议事会上,社区和街区商户又碰撞出一些新火花:利用街区小木屋周边展示空间,打造一个具有韩国特色的“跳蚤”集市;集资改造街区微景观,增设更有韩国风情、朝鲜民族文化辨识度的标识和场景等。未来,大家还期待将南山里和一路之隔的南山公园有效联结起来,让游客既能赏美景,也能享美食,获得更多体验感。 “我们希望用有温度的朋友圈、有质感的幸福指数、有活力的开放空间,为生活在这里的中外居民打造更美好的温馨家园。”贾军民表示,社区将与街区一道,不断丰富新业态、新场景,引燃消费新亮点、新活力,合力将南山里韩式风味街打造成“义乌好好逛”的文旅金名片。 |
GMT+8, 2025-3-24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