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印象中的混凝土企业完全不一样!”近日,记者走进义乌市佰晟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简称“佰晟混凝土”)厂区,不见扬尘漫天,唯闻机器轰鸣。无人值守的搅拌车间内,2台主机与智能分仓系统高效运转,GPS定位与车载摄像头实时监控运输轨迹,AI系统精准识别驾驶员违规行为……这一切得益于企业斥资近百万元打造的“智慧混凝土管理体系”。 “通过ERP系统,砂石都拥有可追溯的‘身份证’。”该企业负责人朱小明介绍,从原料入库的自动分拣,到生产环节的±2%精度计量,再到运输过程的“人、车、货”实时监控,数字化改造使人力成本降低30%,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头羊。 数字化赋能下,“佰晟混凝土”的技术实力在义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项目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去年末,在义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T2塔楼建设中,4台泵车与60辆搅拌车组成的“钢铁长龙”,连续48小时无间断浇筑,完成了地下室基础底板9000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还要将混凝土精准输送至169.8米高空。 “我们坚持优质选材,通过掺用含天然砂的双江湖砂替代部分碎石机制砂,减小孔隙率,使得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更强,收缩更小。”“佰晟混凝土”技术总监透露,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提升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确保强度,最终以“每立方米成本增加20元,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做法,赢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这场超高层“战役”,不仅验证了技术实力,更让“佰晟方案”成为房企合作标杆。 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随着建筑市场份额逐年减少,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佰晟混凝土”的产值从2022年的3.3亿元降至2024年的1.4亿元。朱小明坦言,作为蝉联多年的义乌工业50强A类企业,“佰晟混凝土”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挑战,“佰晟混凝土”迎难而上,坚持以质量为本,在降本增效与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企业加大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合作力度,联合研讨下一代智能管理系统,依托股东团队30余年行业经验,持续探索更高、更强、更绿色的混凝土前沿技术。 更令人振奋的是,政府的“有形之手”为企业注入强大信心。 “镇街、部门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平时,上溪镇经发办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上门指导政策申报、财务培训等。作为A类纳税企业,公司享受电费补贴、研发加计扣除等政策,年‘减负’超百万元。”朱小明感慨道。眼下,“佰晟混凝土”正充分发挥团队专业强、管理体系完善、产业链完备等优势,为合作方提供更精细、更专业的服务。 “市场越艰难,越要‘练内功’。”朱小明表示,“佰晟混凝土”已明确2025年定位为“逆境中谋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构建“护城河”,以技术创新突围同质化竞争,以政企协同走出市场低谷。 |
GMT+8, 2025-5-1 14:33